浅谈企业财务危机的表现及对策(2)
2017-08-22 01:18
导读:现金流量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现金流进及流出量的总称,其差额即为现金净流量。企业没有了现金流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就会处于停滞状态。因此,现
现金流量是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现金流进及流出量的总称,其差额即为现金净流量。企业没有了现金流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就会处于停滞状态。因此,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财务风险大小的一个重要指标。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量是企业现金流量的重要部分,指用来偿付债务、重新投资以保持原有生产规模或扩大生产经营能力的基础。从一个较长时期来看,假如企业销售量下降、销售收进减少,必然导致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减少,甚至出现负值,即出现经营性亏损,当亏损额小于折旧额时,固然收进的现金小于全部本钱用度,但大于付现的本钱用度,由于折旧用度不需要支付现金,此时企业支付日常开支并不困难,甚至还可能把部分现金挪作它用。然而,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达到报废年限必须更新的时候,由于累积起来的现金不足以更新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就会使企业陷进财务危机。因此,当出现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越来越少时,表明企业获利能力的原动力已出现故障,这也是财务风险发作的主要征兆之一。
二、针对财务危机企业应采取的对策
对多家企业的调查研究发现,财务危机的控制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在财务危机未发生就做好防范工作,即长期财务风险控制;另一种是在发现企业将要出现财务危机的征兆时采取的短期措施,即短期财务风险控制。
(一)长期财务风险控制
(1)认真分析财务治理的宏观环境及其变化情况,进步企业对财务治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应对不断变化的财务治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研究,把握其变化趋势及规律,并制定多种应变措施,适时调整财务治理政策并改变治理方法,从而进步企业对财务治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降低因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2)建立并不断完善财务治理系统,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治理环境。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治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治理职员,健全财务治理
规章制度,强化财务治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治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防范因财务治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3)进步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治理工作的成败,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采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影响决策的各种因素,尽量采用定量计算及分析方法并运用科学的决策模型进行决策。对各种可行方案要认真进行分析评价,从中选择最优的决策方案,切忌主观臆断。
(4)理顺企业内部财务关系,做到责、权、利相同一。为防范财务风险,企业必须理顺内部的各种财务关系。首先,要明确各部分在企业财务治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应承担的职责,并赋予其相应的权力,真正做到权责分明。另外,在利益分配方面,应兼顾企业各方利益,调动各方面参与企业财务治理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做到责、权、利相同一,使企业内部各种财务关系清楚明了。
财务危机不是疏忽造成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所以控制工作需要长期的进行,这样才能有效地减少财务危机的发生机率。
(二)短期财务风险控制
(1)分散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投资,以实现收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分散投资风险,避免因企业独家承担投资风险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2)回避法。即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治理目标实现的条件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由于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转移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的方式很多,企业应根据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风险转移方式。例如,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财产保险的方式将财产损失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承担。采用转移风险的方式将财务风险部分或全部转移给他人承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