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知识本质与知识创造(2)
2017-08-24 01:57
导读:企业学习周期的扩散阶段超越个体层面而发生在整个企业组织或企业中的一些群体中,在这一阶段中,企业中更多的个体获得上述阶段中所创造的新知识;
企业学习周期的扩散阶段超越个体层面而发生在整个企业组织或企业中的一些群体中,在这一阶段中,企业中更多的个体获得上述阶段中所创造的新知识;吸收阶段发生在企业个体层面,在这一阶段中企业个体对新创造的知识通过反复使用而内部化,并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隐性知识;影响阶段发生在企业组织的层面,这个阶段和扩散阶段一样,需要企业组织层面的整协气力参与才能更加有效,在这一阶段中,新知识嵌进到具体实践和实际的人工制品中。
知识的创造机制从知识形式上看是不同知识形式之间的转化。从动态过程上看是个体的知识创造、知识在组织中的传递。扩散和使用以及知识通过使用在个体中的再创造的过程。从包涵的主体层面来看分为个体和组织两个层面,而且知识的创造是在个体层面进行。企业的知识创造和使用过程是知识的内部化过程,是知识的延伸化和集体化过程,是知识在企业中的扩散过程,是知识的具体化和实物化过程。因此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运作的本质实际上是知识的获取、创造和使用过程:
大多数的组织知识研究者以为,个人是知识创造的主体,组织内的知识最初往往表现为个人未编码的知识和技能。它们通过组织学习,通过成员间的沟通与对话,实现个人知识的整合,形成组织知识及其知识资本。组织知识理论的重点是夸大如何将个人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以及组织知识的有效治理。
2. 企业知识创造与使用的4个关键环节:知识获取、个体创造、知识扩散与知识转化。
经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将企业知识创造与使用的全过程总结为:外部知识获取→个体吸收→隐性化→延伸→知识编码→组织扩散→个体应用→知识转化为人工产品。若对这个过程加以描述上的简化,则可以表示为:知识获取→个体创造→知识扩散→知识转化。本文以为,简化后的企业知识创造与使用过程的组成部分就是企业知识创造与使用的关键环节。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企业的知识获取环节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或通过拥有企业所需知识的新个体的引进,或通过企业原有个体对企业所需知识的有意识学习。我们以为,企业不能总是通过引进新个体的方式解决企业对新知识的需求,所以对企业通过原有个体对企业所需知识的有意识学习的方式有必要在本文中研究。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在这一环节所获取的知识抽象程度高、编码程度高,一般为不能立即在企业使用的通用知识,必须通过后续环节转化为企业的专门知识后才能在企业中使用。企业通过后一种方式完成知识获取的效率取决于何种原因,成为企业组织设计与优化过程在这一环节所关注的题目。 知识在个体大脑中的转化过程,是将从外部获取的通用知识加以专门化和隐性化的过程,是知识在企业中创造和使用的必须的、在个体层面进行的环节。这一环节在企业个体的大脑中进行,其过程不能够加以监视,同时由于知识转化的结果与个体的人力资产的形成有关,涉及到资产的专用性题目,因此这一环节的效率与成效不仅取决于这一环节所涉及的个体的知识转化与创造能力,更加取决于这一环节所涉及的员工个体的知识转化与创造的动力题目,而如何影响员工个体进行知识创造与转化的动力是企业组织设计的重要题目。同时可以看到,企业的外部知识获取和知识创造这两个不同的环节是否在同一群体中进行,假如不在同一群体中进行,则不同群体之间的知识传递方式如何、群体的个体差异和结构差异如何等题目会对企业知识创造与转化的效率造成直接和深远的影响。
企业的知识扩散环节是经个体创造和转化后的知识向企业需要将这些知识进行运用的个体和群体进行传递的过程,是在个体之间即脑与脑之间进行的环节,涉及到员工个体和企业组织两个层面,这一环节的效率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对前一环节所创造和转化的知识的使用效果。在这一环节中,知识扩散的对象是哪些个体和群体、扩散过程使用怎样的技术手段、扩散过程的知识编码程度有多高、由哪些个体成为扩散源、扩散是否经过中间环节、经过哪些中间环节、作为扩散源的个体是否有动力进行知识的扩散、作为知识接收者的个体是否有动力进行知识的接收等题目,是这一环节是否有效率的直接影响因素。其中,知识扩散所经过的渠道结构和渠道长度、作为扩散源的个体和作为接收者的个体的知识传递动力大小是企业组织设计能够影响和必须加以影响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