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模块化战略的企业经营构架研究(2)
2017-08-25 06:47
导读:构架的特征可以从“知识模块的分解”到“知识模块的集中”的模块化维度进行理解。每个系统都由一些相互依存的元素构成,元素的数目和元素之间的相
构架的特征可以从“知识模块的分解”到“知识模块的集中”的模块化维度进行理解。每个系统都由一些相互依存的元素构成,元素的数目和元素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决定了系统的复杂性。设计系统的一个主要题目是如何降低这两个来源的复杂性。那么如何降低呢?那就是系统的知识模块的分解。知识模块的分解的第一个策略是界面集成。界面集成是通过将整个系统分解成若干个具有相对高度依存性的元素的模块,以这种方式对界面进行集成。在这个分解过程中,很多复杂的界面可以被集中在集成度较高的模块上面。也就是说,集中界面战略试图识别可以被相对的忽略的依靠关系。结果,每个模块中包含的元素可能相对独立于另外模块中的元素活动。知识模块的分解的第二个策略是界面的标准化。界面的标准化通过事先设定标准化界面来降低依靠关系,因此,避免了各个元素间的协调关系。知识模块的集中是与知识模块的分解相对立的经营构架的另一个极端,它刻意地接受了系统之间的复杂依靠关系,并且通过持续的协调工作对这些依靠关系进行治理。
一般而言,知识模块的分解战略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忽略组件之间的关系,而知识模块的集中战略则以为,组件之间的关系可以作为一种选择,借助持续的协调努力可以使系统表现达到最大化。两种战略的结合就是设计经营构架的知识模块化战略。知识模块化战略让企业根据较少的子系统建立其经营构架。各个子系统彼此独立,但却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工作。 三、经营构架的知识渗透
经营构架反映着企业的“构架知识”。它包括哪些活动属于整个经营系统的一部分,这些活动的功能是什么,以及该系统里的这些活动是如何通过界面进行相互作用并彼此适应的。知识的架构性纬度可分为架构知识、模块知识和元知识。架构知识是指决定知识结构的那部分知识,如产品模块的分割或产品元件的集成知识、模块间功能协调与控制的知识等。模块知识是只有相关元知识集成、并可以独立完成相关功能的那部分知识(如产品的某个功能)。元知识是指知识细分的最小元素,也是模块知识最基本的成分。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模块战略假定模块化的分解和集中的两部分知识(简称分解知识和集中知识)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整体知识将构架作为一个整体,它决定哪些活动是该系统的一部分,他们的功能是什么以及元素之间是如何组合、连接及交流的。在一个模块构架里,整体知识塑造有形的设计规则,这些规则是在设计过程中以及有关职员进行广泛沟通之后预先规定好的。有了预先明确规定的整体知识,分解知识就成为关于个别模块的“隐形知识”。它不影响局部模块以外的整个系统。将知识区分为关于设计规则的有形知识与每个模块内的隐形知识,便可以获得一个模块构架。模块构架只有在上述的区分是明确的情况下才是有益的。在整体构架内,知识的区分并不很清楚。为了促进优化元素界面的持续协调工作,整体构架的设计规则不可能是预先规定好的。将元素结合在一起的知识被分散化,子系统本身或多或少要对达成系同一体化负责。在这个整体构架内,整体知识可以通过对全部系统内所涉及元素的持续学习和互动来改善。
以知识的架构纬度为纵轴,将架构图一分为二,即左边的隐形知识和右边的有形知识。在整个经营架构中,知识不断地向其中渗透。
四、知识模块化战略的上风
知识的模块化战略包括知识模块的分解与集中,它具有如下的上风:
1、极大地降低经营系统内活动之间的交易和协调本钱。由于模块化让每个子系统或活动成为独立的部分。只要在个别模块内部作出改变,在没有与其他模块进行深进而广泛协调的情况下,就可以对系统进行改变,而其他模块可以被继续使用。例如,数字照相机的迅速普及需要高度的Pc的视频处理能力,整个计算机系统并不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只需要开发运行速度更快的CPU(中心处理器)或附加值图版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