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另辟蹊径解读《春江花月夜》文(2)

2013-05-24 01:22
导读:诗是文学中的“贵族”,是最精炼的文学样式。它是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情感、最深厚的意蕴。这就使得诗歌在叙事、写景和抒情时必须通过时空的
  诗是文学中的“贵族”,是最精炼的文学样式。它是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情感、最深厚的意蕴。这就使得诗歌在叙事、写景和抒情时必须通过时空的跳转来完成。巨大的时空跳转造就了诗歌的流动变化之美,并且这种流动变化不是无的,而是“寓变化于整齐”、在整齐中不断重复。全诗以“江”和“月”统贯,通过远与近、江面与空中、“游子”与“思妇”等视角的变化,使诗歌流动跳跃、回环往复。潮的起伏、春的萌动、情的抒写、生命的感悟与宇宙的意识、……犹如这江水,在月的辉映下静静地流淌,但在这静静地流淌,但在这静静地流淌中,却涌动着生机与活力!诗歌第一节写的是远景,第二节转为近景描写,并且由近及远、由江面到空中再到陆地的跳转;第三节又紧承第二节由陆地到空中、由远及近、由写景到抒情;第四节再紧承第三节,由人生的感慨到宇宙生命的意识;……最后又回到游子思妇的离别感伤。时间与空间的流动跳转、叙事结构与抒情线索相互绾结、情感抒发与哲理沉思的彼此纠缠……反反复复、锦陈宣染,把优美的意境、离别的情怀和朴素的哲理表达得淋漓尽致、圆转有致。 
  这种流动变化的圆转之美也体现在整首诗的抒情结构上。整篇由“月”贯穿始终。由月出(“海上明月共潮生”)、月升(“皎皎空中孤月轮”)到月降(“江潭落月复西斜”)、月落(“落月摇情满江树”)这样一个过程,在时间上形成一个“圆形”的循环。这是一个时间的循环,也是一个生命的循环,更是一个宇宙的大循环!整首诗以此来结构全篇,流畅、完备圆满。在月光的朗照下各种景物在空间上依次展开。或“游子”或“思妇”、或“江水”或“明月”;忽远忽近、忽上忽下,在展开的过程中又不断地跌宕回旋。并且通过复叠咏叹、偶句反复和蝉联等手法,使这首诗的抒情结构自然浑成、流转自如。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含蓄,可以说是我国文学乃至文化中最民族特色的一种美。关于含蓄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如钟嵘的“滋味”,刘勰的“隐秀”,司空图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严羽的“兴趣”,……这种含蓄之美实际上就是“圆美”的美学思想在诗歌意蕴上的体现。即圆融之美。《春江花月夜》审美意蕴主要体现在三个层次上:即关于宇宙的哲理思考、关于人生的现实感叹、关于离别的情感抒写。时间上以月的起落、水的流逝为标本,透露出对时间、生命的感悟;空间上以景的展开、视角的变换为切入口。启示了对宇宙天地的思考;情感上以“舟子”和“离人”的传达、应和为范式,表达了对人间真情的呼唤和困惑。它不是没有感伤和悲叹,而是把感伤与悲叹叠印在深邃的宇宙意识之上。使其得到升华。整首诗犹如三个圆:宇宙意识一生命感悟一离别情怀,在月的朗照和潮的起伏中不断地跳动的流转,有时各自为阵,有时相互交错,有时互为重叠。每个圆圈的内部、圆与圆之间,自然运转、相互联系。有关宇宙的哲理思考因人生的感叹、离别的抒写得以落实,相思之苦的情感抒写因人生的感叹、宇宙的思考得以扩展和升华。由一般的“游子思妇”的情感抒写上升到对人生、宇宙的哲理思考,这是诗人的匠心独运,也是这首诗从众多“游子思妇”诗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诗歌的抒写从个体到群体、由人生到宇宙、由宇宙再回到爱情。循环不已,以至无穷。但在这反复运转、相互纠缠之间揭示了诗歌的主旨。含而不露,意蕴深厚,余味无穷。创造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于宇宙、人生和爱情真谛的含蓄圆融之美。 
  这种圆融之美还体现在景与情的交融、虚与实的相契,动与静的结合。潮的起伏、月的升落、花的开谢、春的来去、……既是自然之景的再现,也是生命情感的流动,更是宇宙天地的大意识。江、月、花既是景也是情,既是实景,又是虚境。恍恍惚偬、迷离彷徨,把整首诗渲染得空灵而又朦胧、含蓄而又深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江月的流动变化与宇宙的亘古恒常,个体生命的有限与人类繁衍的无穷,人类生命的渺小与宇宙天地的鸿大,……彼此交织在一起,相互映射和拥抱。在动与静、虚与实、瞬间与恒常的对比中表达了对人生宇宙的思考。诗人既有对生命之有限、人类之渺小、情感之难以释怀的感伤。更有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生命的向往,以及对无限宇宙超越的强烈愿望。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清新婉转的生命歌唱与圆融深厚的宇宙意识,在流转跳动而又圆满自足的抒情结构中表达得充沛淋漓。这是这首诗的“圆美”艺术特色,也是它流芳千古的根本原因。在其美妙的声,景、情、义的背后,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圆美”。 
上一篇:试论《世说新语》中的文学观念及文学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