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在《惊梦》中我们看到,杜丽娘一出场就带着一股压抑不住的生命冲动,正如《惊梦》中的〔皂罗袍〕所写:
原来蛇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成看的这韶光贱。
这段话形象地写出了美丽的生命犹如美丽的春光一般荒废,使人不能甘心,这样强烈的生命冲动在汤显祖以前的剧作中是很少见的。即使我们可以在《水浒传》、《金瓶梅》这样的小说中看到如潘金莲这样的人物也多是以反面“淫荡”的面目出现,而似杜丽娘这样以正面形象出现又不似《西厢记》中的崔莺莺那样做大家闺秀半遮半掩的出场实在是前无古人。
我们知道,作为官宦人家独生女儿的杜丽娘,生活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朱门深宅之中,她的父母极其疼爱她,而疼爱的方式是竭力把她塑造成一个绝对符合于礼教规范的淑女。甚至连她在绣房中因无聊而昼眠,父亲也要把她叫出来教训一通;她去了一趟花园,衣裙上绣了一对花、一双鸟,母亲也要惊慌失措,唯恐她惹动情思。杜宝夫妇绝不是“坏人”,他们一个是国家栋梁,为官清廉正直;一个是典型的贤妻良母。作为封建社会中常规道路上的成功者,他们以自己的“爱”给予女儿以最大的压迫。在生活中,除父母之外,杜丽娘唯一可以接触的男性是她的老师陈最良,他“自幼习儒”,考白了头发还只是一个秀才,穷酸潦倒。更可怜的是除了几句经书,他就不知道人生是什么。陈最良也不是什么“坏人”,但他作为封建社会常规道路上的失败者,也只是拿社会教导他的东西再去教导杜丽娘,这同样给杜丽娘以沉重的压迫。作者如此描绘杜丽娘的生活环境、周围人物,深刻地揭示了她所面临的对手不是某些单个人物,而是由这些人物所代表着的整个正统意识和正统社会势力。进而,这种在对人性的栓桔之下,杜丽娘的呐喊就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生命觉醒,而是抽象化形而上地成为了一种超越性的理念化身,即汤显祖创作思想中最重要的“情”。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作为“至情”化身的杜丽娘为了追求美好而纯真的爱情,一往情深,出生入死,起死又回生,这一异乎寻常的人生经历,充分展示了作者对人的感性情欲、自我生命的追求,以及“至情”那超越生死的奔突力量,其表征是对“理”的冲突、反叛。这种追求力量与“理”的严整秩序是格格不人的,它深刻地昭示了爱情作为人的自然本性与束缚人们身心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即“情”与“理”的冲突。杜丽娘的冲突对象实质上是“理”所构建的严整社会秩序,是沉淀于社会心理深层的牢固传统意识。而这种“情”与“理”的严重对立、冲突,《牡丹亭》没有在现实人世中予以展现,而是把它放置于一个超越现实人世的怪诞幻境中进行展现,即所谓“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就在这个异乎寻常的过程中展现了“情”与“理”的对立冲突和杜丽娘追求理想的全部“至情”力量。
也正是因为杜丽娘的这种“至情”没有在现实环境中与“理”进行至深至烈的冲突,所以“至情”的呼号一旦从理想的幻境中返回现实人生,就显出手足无措的仿徨与迷惘,最后那于现实中铸造的根深蒂固的“理”的意念重又于内心深处泛起:
【旦」姑姑,奴家死去三年。为钟情一点,幽契重生。……数日之间,稍觉精神旺相。
【净」好了,秀才三回五次,央俺成亲哩。
[旦〕姑姑,这事还早。扬州问过了老相公、老夫人,请个媒人方好。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生」姐姐,俺地窟里扶卿做玉真。
【旦」重生胜过父母亲。
〔生〕便好今宵成配偶。
【旦」惜腾还自少精神。
【净」起前说精神旺相,则瞒著秀才。
【旦」秀才可记的古书云:“必待父母之命,媒约之言。”
【生」日前虽不是钻穴相窥,早则钻坟而入了。小姐今日又会起书来。
【旦」秀才,比前不同。前夕鬼也,今日人也。鬼可虚情,人须实礼。
在此,为追求理想而冲击“理”的秩序的杜丽娘,却明确地维护起那个秩序了。丽娘的行动在幻境与现实之间的反差表现,让我们看到在她反叛行动中脖颈上那隐约晃动的枷锁和前行身影中的拘泥步态。丽娘虽然拥有冲破一切的“至情”力量,最终还是想争取父母对她的婚姻的承认,并鼓励柳梦梅去获取功名富贵,以争得社会规范的支持与承认。此时,那经过了多少努力和追求才获得清醒认识的“情”已彻底地向“理”屈服、回归了。所谓“鬼可虚情,人须实礼”,正反映出杜丽娘的“至情”在现实面前的无奈和气馁。所以,尽管杜丽娘的“至情”锋芒毕露,却并未超出传统的伦理秩序,这种“至情”与规范的格格不入,反映出情的冲击在面对现实秩序时的无奈、迷惘,反映出杜丽娘挣脱传统束缚而终又回落于束缚之中的必然心灵轨迹。
三、《牡丹亭》创作思想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