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撬动中国诗史研究的支点:木斋苏诗研究述评

2013-08-20 01:08
导读:古代文学论文毕业论文,撬动中国诗史研究的支点:木斋苏诗研究述评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论文关键词:苏诗  诗史  意境  研究述评

  论文关键词:苏诗  诗史  意境  研究述评
  论文摘要:木斋把苏诗还原到苏轼诗词文创作、宋代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等多维坐标系中去研究。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居高临下审视苏诗这一文学现象,故能准确地洞见和窥探到苏诗的本质特色;另一方面,借苏诗的研究,反观中国诗歌史,牵一发而动全身,使苏诗成了撬动中国整个诗史的一个有力支点,实现了理论建构和个别作家作品研究间的良性互动。
  王国维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苟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诚如王氏所言,此四子既以高尚之人格光辉闪耀于中国历史长河之中,同时也以天才般的文学才华照亮了中华五千年的文学历史。文学史研究也基本以此四子为重点,历朝历代致力于此四子之研究不乏其人。相比之下,大约对子美和子瞻的研究略为偏重,以杜甫和苏轼之名命名的研究刊物和研究室已蔚然成林。对杜甫研究史的再研究专著笔者尚未多见,而以对苏轼研究过程、研究史的梳理而形成的专著目前所知则有曾枣庄先生的《苏轼研究史》,对苏轼诗研究史之再研究和梳理出的专著则有王友胜的博士论文《苏诗研究史稿》。王友胜的论著主要考辨和梳理的是宋、金元及明清五朝对苏诗的研究状况,总体上说考辨详细、资料富赡,在学术史上的贡献当是功不可没的,但限于篇幅,对近、现代及今人研究情况无所涉及。
  今人对苏轼诗歌的研究应该说也是颇下功夫的。比较好的选本有刘乃昌的《苏轼选集》(1979齐鲁书社);吴鹭山、夏承焘、萧湄等人的《苏轼诗选注》(1982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曾枣庄《苏轼诗文词选译》(1990巴蜀书社);徐续的《苏轼诗选》(1992台湾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较好的论文集有四川师范大学学报丛刊推出的《东坡诗论丛》(1984四川人民出版社)、《东坡研究论丛》(1986四川人民出版社)、《苏轼诗词研究》;论著有谢桃坊的《苏轼诗研究》(1987巴蜀书社),刘乃昌的《苏轼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苏轼论稿》(1994台湾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刘朝谦的《苏轼诗学研究》(2001,四川文艺出版社)等等。这些论文、论著多从苏诗风格、题材、体裁、技巧、形成分期等角度入手,视角较广,所获颇丰。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众多的研究之中最能形成体系、独具特色的当数木斋长期以来对苏诗的研究。他不是把苏轼诗歌当成一个单独的、孤立的研究对象,也不仅仅把苏诗置于宋代文学中去考察,而是把苏诗放到整个中国文学史中去观照。他对整个文学史有自己独到清醒的观点,并形成了一套相对成体系、且具说服力的理论,所以他在研究苏东坡及其诗歌时总是把它置于这一宏观流变过程中去综合考察,尽量把苏诗还原到苏轼诗词文创作、宋代诗歌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等多维坐标系中去研究。一方面,凭借其宏观的理论视野居高临下,准确地窥探到苏诗的本质特色;另一方面,借苏诗的研究,反观文学史的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使苏诗成了撬动中国整个诗史的一个有力支点。这样就实现了理论建构和个别作家作品研究间的良性互动:在考察具体的作家时,因为有宏观理论的指导,不至于坠人到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中而理不出头绪;同时又用具体的作家作品来反证理论的合理性。
  一、宏观理论的建构:苏诗研究的理论准备
  木斋对苏诗的研究不是封闭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进行的,也不是简单、孤立的围绕苏诗而展开。他在研究苏诗之前,首先树立了科学的文学通史及断代史观,针对苏诗的特殊性又形成了具体的阐释理论,所以在苏诗的研究过程中始终有一套成体系的理论作依据。这种理论建构和研究实践科学结合的研究模式可以说具有方法论上的典范要义,这不仅适合于苏诗的研究,也适合于其他任何作家作品的研究。

  (一)中国诗史分期——三大历程:苏诗研究的历史坐标
  木斋一直致力于中国诗史新的探索,以期对中国诗史的宏观把握,同时对任何文学现象合理的纵向和横向的阐释。他先后出版了《中国古代诗歌流变》(京华出版社1998年8月)、《唐宋词流变》(京华出版社1997年11月)、《宋诗流变》(京华出版社1999年lO月)。这一系列流变史的写作,基本实现了对中国文学史的纵向梳理;而对苏诗的研究则是横向的阐释。当然,这种横向阐释也是在纵向把握中进行的。具体地说,首先是指中国诗史的“三期”说:前古典、古典、近代三期。传统的看法认为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诗歌都属于古典范畴,鸦片战争时候外国势力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它既成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开端,同时也成了近代文学的开端。木斋认为这种看法过分夸大了政治、军事因素对文学史的影响,甚至以社会的演变规律取代文学自身的演进规律,在事实上取消了文学自身的独立性;同时,这种分法把鸦片战争之前的文学史笼而统之地都划人古典范畴,没有看清这一段文学史内部的阶段性特征。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木斋从文学的自身演变规律进行探索,科学地提出了中国诗歌发展史的“三期”说,即陶谢之前为前古典时期,永明体至唐代为古典时期,中唐、五代、宋以后为近代时期。前古典时期是一个诗乐一体、诗文一体的非纯诗时期,诗体以四言、五七言为主要形式,以赋比兴为主要表达方法,以描写男女爱情为主要内容。这一时期明显体现着向古典时期演进的趋势:古诗十九首标志着“中国诗歌由不整齐向整齐的格律诗的演进,在‘句有定字’方面奠定了基础。”而永明体的出现则“奠定了格律诗‘字有定音,音分平仄’的基础”;谢灵运山水诗的出现拓宽了诗的写作内容,并进入以意象方式写自然山水、边塞风光的纯诗时代。近代则是一个重回诗文合一的时代,但古典时期的影响在此期没有立即消失,所以在宋人这里实现的是前古典与古典两大时期的整合,体现为散文句式章法中对格律节奏的容受和在近体诗中对前古典时期古风体神韵的追求。
  三期的划分紧紧围绕着诗歌题材、诗体形式、表达方式,
上一篇:诗界呼号有旗手——广东名人黄遵宪与“诗界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