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2002年中国新闻传播学书籍述评文(5)

2013-09-07 01:05
导读:《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潘知常、林玮著。58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版。 全书除序篇外,分为二十一章,书后附有参考文献3页。该书借鉴英国文

《大众文化与大众传媒》,潘知常、林玮著。58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版。

全书除序篇外,分为二十一章,书后附有参考文献3页。该书借鉴英国文化研究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后现代主义文化学派、西方美学和社会学等的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和方法,叙述了大众文化的全球化、市场化问题,讨论了中国当代的大众文化,包括广播电视文化、电影、MTV、报刊书籍、广告、网络文化、日常生活中的大众文化、摇滚乐青年亚文化、大众文化的理性和非理性等等问题。

全书的基本思路是:从大众文化所带来的新的美学模式、新的不言自明的前提入手,来理解和批评大众文化,揭示大众文化因技术而生,并为技术而生这一直接渊源;以满足为需要而需要、虚拟幻想为特征的内涵。作者认为,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之间存在着一种唇齿相依的价值尺度,大众文化凭借着技术化、市场化、全球化的力量甚至已经成为所谓的“美学意识形态”。

 

《新闻传播法教程》,魏永征著。349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这是一本全面概述中国现行法律中有关新闻传播条款(宏观意义的新闻传播法)的论著。全书共分十章,根据中国宪法、普通法、专门法、司法解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等110种法律法规,以及7项国际公约,讨论了中国新闻传播中各种的法律问题,以及它们法律依据。该书涉及宪法规范的新闻传播权利、新闻传播与维护国家安全、新闻传播与法治、新闻传播与公民权和人格权、特殊的新闻和信息的发布、对新闻业的行政管理、新闻传播活动与著作权、新闻传播产业、涉外新闻传播的管理等等问题。书后附有中国和国际法律法规和公约名目117项。

作者认为:“我国现行新闻传播法无论是维护公权还是私权使之免于新闻传播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不法侵害,大都已有完备的内容。”“现在人们要求制定的‘法’的内容,是指具体规范新闻传播活动中公民和新闻工作者的权利的法,如新闻记者和媒介的采访权、报道权、批评权等等,……至今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对这些权利还没有从国家对保障这一权利所承担的义务这个法律关系的层面上作出明确的界定”。(第19、23页)

 

《舆论监督与名誉权问题研究》,侯健著。17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这本书从法学角度详尽地论证了舆论监督与名誉权的矛盾问题,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改写的。全书包括导论和六章,书前有作者的导师沈宗灵写的序,书后附有中英文参考文献7页,以及作者的后记。六章的标题依次是:舆论监督(言论自由)与名誉权、如何理解舆论监督与名誉权的冲突、制度建构的法律理论和技术、舆论监督与政府官员名誉权、舆论监督与政府机构的“名誉权”。

  沈宗灵在序言中概括了作者的观点:“舆论监督与政府机构或政府官员的‘名誉利益’之间的冲突,不仅是权利上的冲突,其实质是公民的民主权利与政府机构或官员的公共权力之间的冲突;仅仅将这种冲突视为两种权利之间的冲突,是不利于恰当的制度建设的。”“法律限于惩罚那些对现存秩序可能造成或已经造成严重危险的故意捏造的失实言论,余者的不良影响可以通过‘更多的言论’去消除。”

 

上一篇:全球化时代英语的普及和中国文学批评话语的建 下一篇:浅谈《毛诗正义》的性情思想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