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西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的艺术特点的探讨_舞

2013-05-16 01:28
导读:舞蹈论文毕业论文,对西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的艺术特点的探讨_舞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毕业 摘要:文章从5个方面对西南少数
毕业

摘要:文章从5个方面对西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旨在更进1步地了解和认识这种珍贵的、体现人性光辉的舞蹈的艺术内涵。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舞蹈; 原生态舞蹈;  生命;艺术特点
  
  随着大型原生态舞蹈《云南印象》的推广,人们被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原汁原味的原生态舞蹈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在这些舞蹈中蕴涵着原始的生命态度,舞者为生命而歌,为生命而舞。这些舞蹈表达的人性的光辉与众不同,散发着1种巨大的自然能量。英国哲学家科林伍德认为:舞蹈不仅是1切艺术之母,而且是1切语言之母。而人类学家认为: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舞蹈,舞蹈同人类1样古老。舞蹈的这些最原始的特质在西南少数民族原生态的舞蹈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怀着对这些珍贵的原生态舞蹈的敬仰,笔者对其特殊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西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体现生命的自然性
  西南少数民族自古就是传统的农耕社会。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天人合1”。这种观念反映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自然秩序的服从,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所谓的“天”就是自然,是指大自然及自然界的演化规律。天人合1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1。所以人就成了自然界的1部分。天地的本性与人的本性是内在统1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对自然绝对依赖而和谐。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生态舞蹈。这种原生态舞蹈,不是简单的原始舞蹈或民族舞蹈,也不是1种简单舞蹈动作的堆加或形式上的传习,而是1种整体生命状态的呈现方式。他们认为万物有灵,人需要同天地、万物及神灵沟通,而舞蹈就是人与万物沟通的惟1方式。舞蹈不是表演而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些生活中的舞蹈不是为了舞台表演而人为创编的,它因为其深厚的渊源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内容,其中的某些仪式性的含义已经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1部分。这种舞蹈的服装、舞具都有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并具有1定的远古含义。例如,基诺族太阳鼓舞中象征神灵的太阳鼓,藏族拜山神舞蹈中的玛尼石等。所以,这种原生态的舞蹈完全体现了生命的自然性。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西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的内容极其生活化
  西南少数民族的舞蹈是民间生活与生产活动的1个部分,它作为人类活动的内容存在于大众之中的,它以民间生活为基础,用舞蹈的方式表达生活的需求。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中对原始民族的舞蹈艺术进行了考察后认为:“再没有别的艺术行为,能像舞蹈那样的转移和激动1切人类。原始人类无疑已经在舞蹈中发现了那种他们能普遍地感受的最强烈的审美享乐。多数的原始舞蹈运动是非常激烈的。我们只要1追溯我们的童年时代,就会记起这样的用力和迅速的运动,倘使持续的时间和所用的力气不超过某1种限度是会带来如何的快乐。因这种运动促成之情绪的紧张愈强,则快乐也愈大。人们的内心有忧动。而外表还须维持平静的态度总是苦的:而能籍外表的动作来发泄内心的郁积,却总是乐的。”
  比如打歌(跳土风舞)是云南很多民族的青年男女交友择偶的最常见的方式。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屋里屋外,只要1把芦笙或1把3弦,人们就能欢乐起舞。歌舞者白发而成,边歌边舞,舞步时而激烈时而舒缓。歌舞者的情绪随着山歌的变化而变化。有打歌调称:“蚂蝗叮着鹭鸶脚,生生死死扯不脱”,姑娘们又喜欢又害羞。豪爽的彝族人说:“为人不跳乐,白在世上活”;他们还有许多生动的说法:“太阳出山来打歌,踏平草地跳平坡;汗水不湿羊皮褂,阿哥阿妹莫歇脚”;“打歌打到太阳落,只见黄灰不见脚,打起了黄灰做得药”;“采花来来采呀采花来,1家1个采呀采花来,阿娃花下说给你呀,好是好玩呢,就是害呀害羞羞……”;“想是想来挂是挂,不想不挂咋在着……”;“想你不能搭你去,爱你不能搭你在,就象小鸡么吃了针穿线,牵肠挂肚挂心肝,啊苏噻呢么哟嘿”……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再比如烟盒舞,这种舞是云南石屏、建水、峨山、通海1带彝族尼苏支系(俗称“3道红彝”)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1种活动。以传统的装烟丝盒为道具,左右手各持1面,以手指弹响作节拍,舞蹈形式有双人舞、3人舞、集体舞,舞蹈随着清(网 )脆悦耳的烟盒节拍,铿锵的4弦声、笛子声翩翩而起,善舞者,套路形象生动,妙趣无穷。夜晚,彝族男女青年围在篝火边,弹着4弦,唱着“海菜腔”等曲子;之后,男女青年在“正弦”的伴奏下,开始斗“蹄壳”(鞋子),互相用脚去碰对方的脚,进行试探;聚会的高潮是跳1种摹仿各种动物交尾、男女青年身体亲密接触的舞蹈,有“扭麻花”、“蜻蜒点水”、“鸽子渡食”、“蚂蚁走路”、“银瓶倒水”、“鹭鸶拿鱼”、“虾蚂虫扭腰”等;接着小伙子开始“抢姑娘”,到密林中幽会……“踩谷种”、“踩茨菇”等,则为反映农耕的舞蹈,彝族人极为喜爱烟盒舞。再比如佤族的甩发舞, 佤族妇女大部份披长发,甩发是从佤族妇女发式特点及生活动作中,经过提炼发展成为具有佤族特色的舞蹈。甩发可以表现内心的强烈感情,可以表现力量,头发的摆
动也可以象征熊熊大火。这种源自内心的欢乐情绪通过歌舞的形式更强烈地“转移和激动1切人类”。
  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原生态舞蹈以人类体力活动形式为舞蹈的基本表现形式,形成反映劳动活动的原生态舞蹈,同时表现在劳动中自然流露的美好感情。例如,流传于中国南方产茶区的“采茶舞”,也称“茶歌”,“采茶歌”、“唱采茶”、“灯歌”、“采茶灯”等。这些舞蹈中的动作模拟采茶劳动中的正采、倒采、蹲采以及盘茶、送茶等动作,还有彝族的“海菜腔”,它发源于云南石屏异龙湖1带,彝家姑娘在湖中捕鱼时,1边划船,1边唱歌,歌声就象水中随波浪起伏的海菜,因而叫“海菜腔”,“海菜腔”极其优美、复杂、动听,是滇南“4大腔”(“海菜腔”、“山悠腔”、“4腔”、“5山腔”)中最难学、最难唱的民歌。舞者们唱3拍,跳2拍,手击1拍,在原生、经典舞蹈中堪称1绝。生活在石屏县哨冲、龙朋、龙武1带的花腰彝,彝族人有句俗话:“有嘴不会唱,白活在世上;有脚不能跳,俏也无人要”。再比如傣族的《象脚鼓舞》是在喜庆佳节或是迎接远方来的客人时表达美好祝福的1种民间舞蹈。因形似大象的腿故名象脚鼓,演奏时用糯米饭粘在鼓面中心调试音的效果,象脚鼓流行于德宏、西双版纳、临沧及云南周边的东南亚各国。群众说:“象脚鼓1响,脚杆就痒”。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这些舞蹈内容生动、丰富,反映的是鲜活的生活状态和场景;甚至可以说,它已成为了当地人民生活的1部分,生活就是舞蹈,舞蹈就是生活。
  3、西南少数民族的原生态舞蹈突出体现了仪式化和图腾崇拜
  “桑林中,崖壁下,或面向着咆哮奔腾的宽江长河,或围绕在柴芯的烈焰4周。火把的闪光映照出崖壁上的若隐若现的神秘画像,击石的铿锵伴随着鼎沸的呐喊欢唱;头饰彩羽,身披兽皮的人们……从日出跳到日落,从黄昏舞到晨曦。”(引自《中国舞蹈史》)这就是少数民族仪式舞蹈精彩的描述。仪式舞蹈的主题是生命,它用富于宗教感情的既定舞蹈动作程序。以使人们以神圣的心理从这些程序中体验并深信不疑地感受到神灵对生命本体的佑助。在西南少数民族社会中,仪式舞蹈是1种流传久远,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及心理影响极深的1种民俗现象。当征服与支配自然界的强烈愿望,因手段的缺乏而难以实现的时候,盛大的仪式舞蹈就开始了。他们通过这种仪式舞蹈强烈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价值,意识到自身与群体的巨大潜在能动性。人们深信舞蹈可以超越现实,沟通神灵,于是不同部落产生了各具代表性的舞蹈,而这些舞蹈往往都是用于祭祀仪式的。
  例如,哈尼族的芒鼓舞,鼓声是人们向“摩米”(即天神)对话的道具,鼓里放有5谷及象征人丁兴旺的青草。芒舞是哈尼族在传统的“昂玛吐”节上表演的祭祀性喜庆舞蹈。芒鼓舞有清山净寨、驱邪避鬼、祈求丰收之意。还有铜镲舞,这种舞流行于西双版纳州哈尼族爱尼支系的1种舞蹈。先民们用两片铜镲相撞发出的洪亮声音来与神灵沟通。神鼓流传于云南绿春1带,当地人叫“热波比”。现在,绿春县牛孔乡只有1个妇女能打这种鼓,“神鼓”有24套打法,概括了祭祀、生殖繁衍、祈求丰收、婚丧嫁娶等内容。打鼓前要“祭鼓”,打鼓时边打边唱。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再例如,佤族至今仍然保留着“木鼓舞”的习俗。他们将“木鼓舞”看成很神圣的仪式。在佤族人们的历史上,“木鼓舞”通常在本族人受到外族人入侵时、村里的老人过世时、取外族人的头颅祭祀古神时,敲鼓而舞。现在“木鼓舞”在佤族大多在两种情况下跳,1是村民拉木鼓回村寨时跳,2是有重要的活动在木鼓房中所处的村寨中跳。“木鼓舞”原始风貌浓厚,动作丰富。舞者时而站成两横排或两竖排交错变动,时而相互拉手将木鼓围成圆圈伴随着鼓点而舞,舞蹈情绪激烈,狂野粗砺。在简单奔放的律动中勃发出生命的情感。
  还有,面具舞也是当地先民举行驱鬼逐疫的祭仪。云南麻栗坡县大王岩崖画有面具舞图象。先民们戴着面具吓唬魔鬼,驱逐病疫,祈求人畜平安。面具舞发展为傩戏,至今1直遗存在云贵川等省的部分地区。
巴舞是在东巴祭祀仪式中跳的1种舞蹈,其中的1类是为了超度亡灵。原始东巴教认为,人的躯壳死了,人的灵魂没有死;这样就必须由东巴跳舞祭祀,超渡亡灵,沿着“神路图”升入天堂。
  西南少数民族人民除了认为万物有灵外,还信奉氏族的图腾。图腾是原始氏族和部落群体的象征和标记。涂尔干在分析图腾崇拜时认为,在氏族成员之外“存在着支配他们同时又支持他们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群体成员所激起的情感,这种情感已经深入氏族成员的内心,并且对象化了。为了对象化,这种情感就被固定在某种客体上, 如图腾。于是某些东西就变得神圣了。图腾崇拜在于部落和氏族成员对图腾神圣感情和心理归依感。正如当代美国著名的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所讲:“原始艺术既不是产生于单纯的好奇心,也不产生于创造性的冲动本身,原始艺术的目的,并不在于去产生愉快的形象,而是把它作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实践工具和1种超凡的力量。”这种超凡的力量就是“图腾崇拜”。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西南
少数民族的原生态舞蹈中常常表现图腾崇拜或本身即以某种作为图腾符号的动物动作为舞蹈动作。这种方式强化了群体认同的标记性。例如,我们在西南少数民族的原生态舞蹈中,常常见到牛头的出现。这就是体现对农业生活和力量的崇拜的牛头舞。牛是世界上很多民族在古代崇拜的动物。“中国人的先民很早就和牛发生了关系。传说远古时候‘葛天氏’之乐,是表现农业生活的。表演时3人手里都拿着牛尾巴,顿足踏地,边舞边唱”。这在当地的民间舞蹈中得到了体现。舞蹈中,持牛头者是祭祀仪式的主持者,又是祭祀舞蹈的领舞人,只有此人用线条画出身体,而其他几人都是用颜料涂满身体。牛头象征着力量和财富。牛可以耕种、有力量,还能带来更多的粮食,在原始社会,有粮食就有生命,就有财富,所以牛的多少可以衡量财富的多少。对牛的崇拜,可以看到原始先民对农业的重视。     
  还有,基诺族视太阳鼓为神灵的化身,所以他们的太阳鼓舞是其民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鼓的正面似1轮太阳,鼓身的木管象征太阳的光芒。鼓舞反映出云南远古先民的生殖崇拜。鼓槌、鼓面很有男女生殖器的形似特征,打鼓更具明显的交合象征意味。原始先民相信阴阳协调,天地交和,生命乃成。对产生生命的行为和器官有着近乎神灵的崇拜。他们把这种崇拜隐含在舞蹈动作中,以乞求获得孕育生命的能力。从这些舞蹈中可以看出原始先民对待情爱、生命的态度。
        再如,傣族人把孔雀作为自己民族精神的图腾,他们的孔雀舞是其具有代表性的1种民间舞蹈。内容多为表现孔雀的动作和生活习性。舞蹈动作多保持在半蹲姿态上均匀地颤动,身体及手臂的每个关节都有弯曲,手形和手的动作也较多,有规范化的地位图和步法,每个动作有相应的鼓语伴奏。这些舞蹈虽然道具不同、舞风各异,但都体现了对氏族图腾的崇拜、对生命的崇拜。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4、西南少数民族的原生态舞蹈是人类的艺术瑰宝
        这种少数民族的原生态舞蹈如同1本活得历史画卷,向人们讲诉着原始先民的生活方式,体现他们对神灵、对生命的崇敬。舞者动作的内涵,舞蹈的内容,舞蹈所表达的信仰,以及舞具的神圣含义和它的活化石作用,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种原生态舞蹈,其呈现过程是表演艺术;舞蹈的特定  时间、空间与内涵体现了岁时节日民俗与人生仪礼;而舞蹈的服装和特定用具又和相关的特殊制作加工工艺技术密切相关。所以,西南少数民族的原生态舞蹈无疑是1种非常稀有的艺术形式。这种舞蹈是舞者世世代代从先祖那里继承下来的,具有生命的活力,是可以不断发展的活态文化艺术品。
        5、结语(下转第182页)
  西南少数民族的原生态舞蹈,作为中国舞蹈艺术圣殿中的1枝奇葩,处处体现着信仰和崇拜,体现着那1方水土人民对生活的真诚和感动。他们的舞蹈是发自内心的对生命的热爱,没有粉饰与浮躁。因为大山里的人们深信天地可以交合,阴阳可以协调。他们跳舞是为了示爱,打歌是为了庆丰收,击鼓是为了交媾,这些充满人性的东西完全不同于1般舞蹈形式的单纯炫技。他们的舞蹈不是技巧,而是生命本身。他们是在用生命舞蹈!
【参考文献】
 [1]于平.  传统舞蹈与现代舞蹈[M].  北京舞蹈学院出版社,2002.
       [2]爱弥尔?涂尔干著.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M].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3]格罗塞.  艺术的起源[M].  商务印书馆,1984.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4]资华筠.  中国舞蹈[M].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9.
     [5]吴晓邦.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云南4川卷[M].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

    上一篇:论高校素质教育中《舞蹈艺术欣赏》课程的特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