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也谈一题多解的问题网

2013-07-16 01:12
导读:物理论文毕业论文,也谈一题多解的问题网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也谈一题多解的问题  【题一】质量为m=50Kg的人站在质量为

也谈一题多解的问题
 【题一】质量为m=50Kg的人站在质量为M=150Kg(不包括人的质量)的船头上,船和人以v0=0.20m/s的速度,向左在水面上匀速运动,若人用t=10s匀加速从船头走到船尾,船长s=5m,则在这段时间内船的位移和人的位移各是多少?(船所受水的阻力不计)
 【解法一】以人和船为系统,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外力,系统的动量守恒.选取人在船头上走动开始为初态,人到船尾时为末态,也就是以人加速运动的10s为研究(作用)过程,以水面为参考系,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设船的末速度为v1,人的末速度为v2,船的位移为x,则人的位移为s-x,如下图所示.以向左为正方向,则有
 (M+m)v0=Mv1-Mv2        ①
 船的位移:                  ②
 人的位移:              ③
 联立①②③并代入数据得:船的位移x=3.25m ;人的位移s-x=1.75m
 【解法二】整个过程中动量守恒,那么,平均动量也守恒.以水面为参考系,选取人在船头上走动开始为初态,人到船尾时为末态的整个过程中(相当于第5s末的瞬间为末态),应用平均动量守恒定律.
 
 代入数据得:船的位移x=3.25m ;人的位移s-x=1.75m
 【解法三】以初始的船为参考系,选取人在船头上走动开始为初态,人到船尾时为末态的整个过程中(相当于第5s末的瞬间为末态),应用平均动量守恒定律.此时,初态的总动量为零,x为船的相对位移,s-x为人的相对位移.
 
 代入数据得:船的相对位移x=1.25m ;人的相对位移s-x=3.75m.而在10s内参考系船的牵连位移为s0=v0t=2m,所以,船的绝对位移为s0+x=3.25m(两位移的方向相同);人的绝对位移为(s-x)-s0=1.75m(两位移的方向相反).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点评】三种解法都用了相同的规律—动量守恒定律,但选取的末态不同,做题的繁简程度就不同,特别是用平均速度解题时,位移直接列入了方程,免去了用初、末速度求位移的过程,使解题过程简化.解法三利用运动的船(初态)为参考系,动量守恒问题就变为一个常见的平均动量守恒的模型题,然后应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规律,得到了船和人的绝对位移,思路清晰,过程简捷.
 【题二】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方着长为L=2.0m、质量为M=3.0Kg的木板,一质量为m=1.0Kg的小物体放在离木板右端d=0.4m处,m与M的动摩擦因数μ=0.1.今对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且F=10.0N,为了能将木板从m的下方抽出来,此力的作用时间不得小于多少?g取10m/S2.
 【分析】当F作用于板上时,m、M均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设力F作用了时间t后将其撤去,这时m和M运动到如下图中的Ⅱ位置,它们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在时间t内的位移为S1和S2.由于am<aM,所以V1<V2.力F撤去后,

 m继续以加速度am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而M将改做加速度大小为的匀减速运动,假设当m、M的速度均为V时,m未从M上滑落(见上图位置Ⅲ),则以后m、M将一起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运动.设从撤去外力后到m、M的速度刚为V时的过程中,m、M的位移分别为和,所用的时间为.
 【解法一】动力学解法:根据上面所作的假设以及对物体在时间t和t′内运动过程的分析,根据运动学公式可得如下的关系:
                                                    ①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②
                                                    ③
                                                    ④ 
                                                    
                                                    ⑤
                                                    ⑥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⑦ 


由图示的几何关系可知,M能从m的下面被抽出的条件为
                           ⑧
联立①~⑧式并将己知量代入后解得t≥0.8s
 【解法二】相对运动解法:选板为参照系,有力F作用时,m相对M向左做加速度大小为a1=aM-am=2m/s2的匀加速运动,撤去力F后,m相对于M向左做加速度大小为的匀减速运动.当m、M对地速度相同时m相对于M的速度为零.设刚撤去F时,m相对M速度为V,则能将M抽出的条件为

将己知量代入上式,解得:V≥1.6m/s2.由于t=V/a1,所以有

 【解法三】动量、动能解法: 选m、M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则系统由上图中所示的Ⅰ位置到Ⅲ位置的全过程中,由动量定理可得
 Ft=(M+m)V                     ①
 能将M抽出的条件为
       ②
 对M有
                  ③
 联立①~③式并将己知量代入即可得出t≥0.8s
 【点评】同一个物理过程,应用不同的物理规律,解题过程的繁简程度不同.在动量、动能的解法中,将一些小过程看成为一个全过程,使得解题过程大幅度地简化.所以,能用动量、动能解的题,动量、动能解法当为首选,这是解决力学问题三个观点的原则.相对运动解法免去了两物体相对地之间的复杂关系,解决问题非常简捷.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总评】在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复习课上,精选例题,能做到一题多解的题,尽量一题多解.对比各种解法的异同,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同时,也熟悉了物理的解题方法,得到事半功倍之效.
  
 写后感:长期以来,高三的复习总是陷于题海中不能自拔,学生做了大量的练习,都成了做题的机器,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理解的不到位.很多学生概念、规律不系统,还是零散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规律之间的联系不清楚.用学生的话说,什么都懂,就是不会做题.其实,还是不透.本文的旨意在于,教学中注意精选例题,对比规律,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上一篇:物理思维的智力结构模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