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分组实验中学生不良心理特征浅析

2014-03-15 01:12
导读:物理论文毕业论文,分组实验中学生不良心理特征浅析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生物学实验,特别是分组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对于培养的科学素质和能力具有不可
生物学实验,特别是分组实验在生物教学中对于培养的科学素质和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笔者多年从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在分组实验中,常常发现某些由于受不良心理特征的影响,实验效果不佳,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甚至导致偶发事故。本文就高中生物分组实验中表现出来的几种不良心理特征浅析如下:

1 准备不足 

准备充分是实验成功的前提。高中生物课本中的分组实验均为验证性实验,这些实验的基础理论知识都已学过,操作过程和方法也由教师演示过,所以,部分自认为已有把握而产生轻视心理。如课前不预习,导致实验目的和操作程序不明确,操作方法不规范等。为此,教师必须事先拟订预习提纲,布置预习,并抽时间检查预习情况。根据检查结果,再在课前有针对性地介绍操作程序和方法,必要时再示范演示一次,同时提问实验目的、要求、注意事项等,让进一步明确实验目的和任务,这是清除隐患,实现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

2 好奇心理 

好奇是中的共同心理。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有些进入实验室后,屁股未坐下就迫不及待地动这动那:实验材料乱拿、显微镜乱搬、镜头乱换、药品乱加;而应该做的却没有去做或做得不好,影响实验效果。

如提取色素时,称取5g绿叶前没用吸水纸擦干叶面水珠或没剪去大的叶脉;加入丙酮后没有及时研磨或研磨时间过长而得不到深绿色的滤液,使整个实验无法进行等。这就要求教师事先提醒,本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正确的操作方法怎样?预计会出现哪些现象?指导规范操作,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用冷静的头脑去思考,将好奇心理转化为创造性思维的内驱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素质。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3 自控力差 

由于大多数农村初中实验设备较差,没有配备专职的生物学实验教师,很多应做的分组实验,甚至演示实验都无法开设,实验只是“纸上谈兵”,的实验素质低。当他们进入实验室后就觉得非常稀奇:这是什么仪器?哪个是什么药品?议论纷纷,大声喧哗,使自己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造成相互干扰、思维混乱,观察、记忆、应变能力减弱,更谈不上分析、推理,实验后几乎一无所得。

据跟踪调查和提问,发现有近30%的回答不出刚才所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实验步骤怎样?出现了哪些异常现象等问题。如观察洋葱根尖生长点细胞的有丝分裂时问:制作装片的程序如何?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相当多的答不出或答非所问,更谈不上去分析“在同一视野中找不齐各分裂期细胞的原因”等深层次的问题。

由于头脑不够冷静,操作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如个别在取材时剪下的不是根尖部分,而是其他同学剪剩的伸长区或根毛区;有些慌慌张张,将盐酸或龙胆紫的试剂瓶推翻在地,造成地面和附近同学的鞋袜污染;有些在用高倍物镜观察时,操作混乱而损坏镜头和玻片等。对于这些,教师一定要强调遵守实验室纪律,保持安静,不能高声谈笑,更不能“热血沸腾”,否则将干扰观察和思维的正常展开,失去实验的教学功能。

4 现象失真 

有些实验由于温度的高低、时间的长短、药品的用量等原因会造成实验失败。但个别懒于思考,或怕实验不成功受批评而不去实事求是地观察记录,没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仅凭书本知识去应付而失去实验课应有的教学效能。

如“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若在0 01%的亚甲基蓝溶液中染色时间过长或用蒸馏水冲洗不净,或小烧杯中根的数量太少而加入的CaCl2溶液过多,在对比实验中,则会使无色的蒸馏水变蓝或致应变蓝的CaCl2溶液无色,而根本身的颜色在实验前后无多大变化。但在记录时却是实验后蒸馏水无色,CaCl2溶液变蓝色,根本身呈黄白色。这样就失去了一次对实验中异常现象的积极探索和分析的机会。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者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富于独特的特色的知识。也只有这样获得的知识,才容易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便于掌握和记忆,同时还能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科学方法的掌握。因此,要求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不仅能培养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还能培养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操作定势 迁移是指一种对另一种的影响。它是中存在的普遍规律,既存在于知识技能之间,也存在于动机之间。其类型有正迁移和负迁移等。所谓负迁移是指一种对另一种起消极的干扰和阻碍作用。而定势则是反映由先前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思维准备状态。它有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态势的倾向。

在生物实验操作中就存在着定势的负迁移现象。例如,受平时生活习惯动作或姿势的影响,在进行显微观察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且用双手紧握镜筒;取用药品时将试剂瓶塞正放;取放显微镜时,一只手将其从镜箱中抓出抓进……这样的现象在实验室随处可见。这些在心理上没有思想准备,将实验的规范操作与生活习惯混为一谈,表现出顽固的操作姿势。作为实验教师,一进实验室就要告诫:这是在做科学实验,不是生活小事,要时刻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要打破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操作定势,培养良好的实验素质。

6 虎头蛇尾 

有始有终地完成某一任务是培养良好习惯和坚强的意志品质的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完成任务的最基本的保证。完成某一任务后再回过头来思考总结,是获得经验教训,使知识系统化,加深记忆的有效方法。在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或许会发现某些当时未注意的问题,实际上可能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最重要、最本质的问题。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如被亚甲基蓝溶液染成蓝色的根可使无色的CaCl2溶液变蓝(当时注意到的),同时根的蓝色变浅(当时未注意到的),深入思考分析:无色CaCl2溶液变蓝与根的蓝色变浅是同时存在的。因为根细胞表面吸附的亚甲基蓝阳离子与CaCl2溶液中的Ca++交换吸附,亚甲基蓝阳离子进入溶液而使之变蓝;同时Ca++吸附在根细胞表面而使根的蓝色变浅。这就从本质上理解了交换吸附的原理,达到了实验目的。

有些由于意志品质不坚强,自制能力差,做事有始无终丢三拉四,在实验中主要表现为:实验用品、材料乱放乱丢,实验结束后不清洁整理,实验报告不及时填写,不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这些,在实验时要进行“人盯人”战术,迫使其“循规蹈矩”;实验结束后要适时提问,引起思考,达到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养成始终如一的实验习惯。

上述是笔者在实验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不足之处,望同行们指正。
 

作者:不详 
    上一篇:跨世纪初中生物学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