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农业科技发展之原因

2014-07-02 01:17
导读:物理论文毕业论文,试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农业科技发展之原因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齐国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大汶口文化
    齐国是我国古代农业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大汶口文化时期,这里便进入锄耕农业阶段,后历经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夏、商、西周三代的不断,至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成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业的进步。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农业科技如农时学、地宜学、大农业观、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田水利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对此,农史学界多有。然而,对这一时期齐国农业科技成就取得原因之探索,几乎无人涉及。笔者不揣浅陋,试就此略谈几点看法。?

一、齐国农业文化的积淀?

在发展的早期阶段,环境对人类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齐国地处黄河下游,境内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比较广阔的平原,有山麓堆积平原、胶莱平原、黄河三角洲冲积扇等。这些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蕴水丰富,是齐国农业发展的理想场所。先秦时期,齐地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属于暖温气候??(1)?,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境内水利资源丰富,潍河、济水、大沽河、弥河等河流经境内,丰富的水利资源为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此外,齐国东有黄海,北有渤海,南有泰山,西有清河,四面都有天然屏障,堪称"四塞之国",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保护其发展中的农业不致遭到扼杀,为在列国割据兼并的年代里发展和文化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环境。齐国正是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来发展农业生产的。?

现今考古发现与表明,早在远古齐国就有原始居民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远古文化,这就为齐国的建立、富强以及农业科技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在齐地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距今四五十万年前的"沂源猿人"遗址??(2)?。此后,在旧石器时代的各个时期,齐地都有原始人类活动。人们在长期的采集实践活动中,逐渐认识了一些植物的生长,于是就尝试在居住地附近将采集来的这些植物的种子、果实种在土里,以期待它们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这个过程大约经过几十万年的漫长时间。到距今约一万年左右,随着全新世暖期的到来,齐地原始农业便在这种有利条件的孕育下得以诞生。齐地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文化有后李文化??(3)?、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后李文化距今为8500~7700年,其出土的生产工具有石铲、蚌铲、蚌镰、石磨盘、石磨棒等,说明当时的社会经济以农业为主。其陶器上粟作遗痕的发现,表明了齐地是我国最早产生粟作农业的地区之一。北辛文化的年代约为距今7300~6300年,出土的生产工具有石铲、石刀、石磨盘、石磨棒、蚌铲等,主要为农业生产或粮食加工用途,其中石铲数量最多,为主要生产工具,标志着农业的发展。大汶口文化时期和龙山文化时期,齐地的原始文化获得更大的发展,其发掘遗址中出土的大量粟作遗存就表明了这一点。龙山文化时期,在齐地的原始农业文化遗址中还发现有稻作遗存??(4)?,表明当时齐地人民还掌握了种稻技术。历史发展到夏商时期,齐地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此时期所发现的生产工具比原始社会时有了明显的进步。岳石文化时期(时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夏王朝)不仅出土有比龙山文化数量更多的石质、骨质、蚌质的铲、镰、刀、锄,而且也出现了更适合农耕的新型农具方孔石锄和弧面石刀??(5)?;商代的农具中则出现了青铜斧、镰、犁等??(6)?。西周时,太公以功封于此地,建立齐国。他一方面因地制宜,"劝其女工,极技巧,通鱼盐"??(7)?,发展工商业;一方面也极其关注农业的发展,《六韬》中载太公之言,认为社会经济生活中农、工、商为"三宝",缺一不可,"大农、大工、大商,谓之三宝"??(8)?。但同时他又把"大农"放在"三宝"之首,认为农业的发展应放在工商业之先,可见太公在发展齐国经济时并未忽视农业。有的学者认为太公时的齐国,不具备发展农业的条件??(9)?。其实则不然,从齐国盐碱地的分布情况看,主要集中在齐国北部今惠民、东营一带,而齐国中部地区,尤其是临淄附近,土地还是相当肥沃的??(10)?。所以说,太公当时推行重农政策完全是可以行得通的。?以上论述表明,齐地以农业为主的经济发展,奠定于石器时代,积聚于夏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农业的兴盛,可以说就是得益于史前的肇基与商周的发展。长期农业历史文化的沉积,使齐人积累了丰富的农作经验,这为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农业科技的振兴奠定了基础。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二、开明的民族政策?

齐地自始以来一直为东夷人所居之地。太公就国时,就遭到了东夷人的强烈反对。史载:太公受封后,"东就国,……夜衣而行,黎明至国",一到营丘,立即与东夷人(莱夷)发生争夺营丘之战,"莱夷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11)?面对东夷人的挑战,太公如何应对呢?史书记载,太公采取"因其俗,简其礼"??(12)?的建国方针。这就是说,太公采取的措施是因袭东夷人的传统文化、生活习俗、礼仪制度等等,不采取行政手段去变革它。这种民族平等的开明政策的推行,使得刚刚建立的齐国与当地土著东夷人之间不会发生较大的冲突,有助于保持齐国境内社会秩序的稳定,不致引起较大的社会动荡。这样,齐人就能与当地的土著东夷人进行交往、融合,而民族融合有利于双方的科技文化的交流。众所周知,自新石器时代起,东夷人就有着发达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手生产技术,尤其在纺织、金属冶炼、天文历法、陶器制造、生产工具制造等方面,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13)?。通过双方的文化交流,齐人就吸收了东夷人先进的技术成果(包括农业科技),从而为齐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有生力量,促使其在春秋战国时期得以快速发展。?三、统治者实行重农政策?恩格斯曾经说过,"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14)?。它可以为人们提供衣食所需要的原料,是富国富民的主要途径,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源泉,而且农业还能为战争提供物质基础,是夺取战争胜利的保证。正是基于对此的认识,古代社会的历代统治者都对农业生产高度重视,齐国统治者当然也不例外。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就颁布了一系列政策,以促使农业生产发展。?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首先,管仲改革,实行四民分业的定居政策。管仲提出四民分业论,将全国人民按职业划分为士、农、工、商四民,主张"处士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士井"、"处农就田野","勿使杂处"。并且四民的职业世袭不变,即"士之子恒为士"、"农之子恒为农"、"工之子恒为工"、"商之子恒为商"??(15)?。这样,由于同一职业的人居住在一起,有利于彼此之间交流经验,提高生产技能;同时,四民长辈的经验、技术、技能很容易就传授给下一代人,而下一代人也不需要经过严格的,便能自然而然地学会生产技术,提高劳动技能。这种政策就有利于生产技术的提高和生产技能的长进。?

其次,齐国统治者实行奖励专门人才的科技政策。《管子·山权数》篇记载:"民之能明于农事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能蕃育六畜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能树艺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能树瓜瓠荤菜百果使蕃育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能已疾病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能知时,曰’岁且阝厄’,曰’某谷不登’,曰’某谷丰’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通于蚕桑,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谨听其言而藏之官,使师旅之事无所与,此国?之大者也。"奖励范围包括农业、畜牧业、林业园艺、医药、时令、蚕桑七个方面,基本上囊括了大农业的整个领域。像这样全面而具体的奖励政策,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从这些材料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当时国家不仅奖励科技人才,而且还要求人们向他们科学知识,免去他们的兵役,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研究。同时,还把奖励科技人才的政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显而易见,这种政策的推行对齐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三、设置农官。为了有效地促使农业生产的发展,齐国设置了各种农官,从《管子·立政》、《度地》等篇可知,当时设有虞师、司空、司田、乡师、工师、水官等。同时在给这些官职选配官员时,要求官员们具备相应的科技知识。比如说,主管水利的司空要懂得"决水潦,通沟渎,修障防,安水臧,使时水虽过度,无害于五谷;岁虽凶旱,有所禾分获"??(16)?。就是懂得排水、通渠、筑坝、蓄水,以保证农业丰收,也就是需要具备水利方面的科技知识;主管农业的司田要懂得"相高下,视肥硗、观地宜,明诏期,前后农夫,以 时钧修焉,使五谷桑麻皆安其处。"??(17)?。就是要懂得土壤的地势高低、土质肥瘦,适宜种植何种作物,并懂得何时种植何种作物,以便对农业生产做出安排,也就是需要具备农业方面的科技知识。农官的设置,使得有关的农业科技技术成为一项稳定的社会职业,保证了农业科技能够持续、系统地发展。同时,选拔具有科技知识的人才担当相应的职务,可以使得他们在国家财力、物力等各方面的支持下,安心地从事科技研究。此外,还能积累相应的农业科技资料。总之,农官机构的建立为科技取得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尊贤重士的政策和自由争鸣的学术气氛?

是脑力劳动的产物,因此科学的与知识分子有着密切的关系。知识分子在古代被称为士。对士人的重视,齐国开始很早。齐恒公时就设立"庭燎之礼",广纳贤士。延至战国,田氏家族在取得齐国政权时非常清楚士的作用,深知"得士则昌,失士则亡"的道理,于是创立稷下学宫,召天下贤士。稷下学宫可以说是战国中后期的学术交流中心,容纳了众家学派,如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等。而且各家各派的著名代表人物都在稷下学宫呆过,如孟子、荀子、慎到、田骈、环濮、邹衍、邹?等??(18)?。正如侯外庐先生所说:"’稷下’是兼容并包的,在那里战国各派大小学者都可以参加。"??(19)?齐国统治者不仅给贤士们以优厚的待遇,提供优越的环境,"为开第康庄之衢,高门大屋,"??(20)?,而且还给他们崇高的地位,"为上大夫"??(21)?。稷下学者在这优越的环境里广研学术,各显所长。他们既、、、等方面的,也探讨天文、历算、舆地、医药等科学知识,如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就因为经常谈论天文星象,所以被称为"谈天衍"??(22)?。这种自由的学术气氛,就直接推动了齐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的兴盛。当时齐国在天文学气象学、地、化学、动植物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23)?,并领先于其它诸侯国。如《考工记》就堪称是我国最早的手百科全书,里面详尽地记述了三十种手工业生产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从运输、生产工具,到兵器、容器、玉器,以及皮革、染色、建筑等,全面反映了当时技术发展的卓越水平。《甘石星经》可谓天文学研究的奠基之作。正是由于稷下学者们的著述,使得由齐国劳动者在生产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知识得到和整理,使得先秦时期的一些科学成就得以流传至今。齐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相应地也带动了农业科技的发展。? 中国大学排名

正是在以上诸因素基础上,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农业科技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齐文化的大花园中大放光彩,在古代农业科技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注释:?

(1)宣兆琦:《论自然环境对齐文化的》,《淄博师专学报》1998年第1期。?
(2)《山东沂源县发现猿人化石》,《人民日报》1982年5月7日。?
(3)济青公路文物考古队:《山东临淄后李遗址一、二次发掘简报》,《考古》1992年第11期。?
(4)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考古队:《山东杨家圈遗址发掘简报》,《史前考古》1984年第3期。?
(5)高广仁:《岳石文化的社会成就与历史地位》,《海岱区先秦考古论集》,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82页。?
(6)山东省博物馆:《山东长清出土青铜器》,《文物》1964年第3期;山东省博物馆:《山东益都苏埠屯第一号奴隶殉葬墓》,《文物》1972年第8期;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勘查纪要》,《文物》1959年第11期。?
(7)《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
(8)《六韬·六守》,《四库全书·子部·兵家类》第726册。?
(9)宣兆琦:《试析齐国经济思想发展的主要阶段性特点》,《管子学刊》1994年第3期。
(10)张光明:《淄博地区先秦文物考古的发现与研究》,《管子学刊》1993年第3期。?
(11)(12)《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
(13)逄振镐:《东夷及其史前文化试论》,《东夷古国史研究》第一辑,三秦出版社,西安1980年版。?
(14)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46页。?
(15)《国语·齐语》。?
(16)(17)《管子·立政》。?
(18)《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
(19)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47页。?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20)《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
(21)《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
(22)《史记》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
(23)孙以楷:《稷子学宫考述》,《文史》第23辑,中华书局第41-54页。
    上一篇:湘南山区的珍稀濒危植物研究 下一篇:试论北宋林木破坏的历史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