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研究-新闻(2)
2013-05-20 01:04
导读:奶联社是针对“公司+奶站+奶农”养殖模式的出现的问题,而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生产经营模式。奶联社以强大的信息投入能力和获取、交换信息的能力可
奶联社是针对“公司+奶站+奶农”养殖模式的出现的问题,而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兴生产经营模式。奶联社以强大的信息投入能力和获取、交换信息的能力可以整合并取代传统奶站、奶牛合作社以及奶业专家大院,使三者合一,既弥补了单个农户的信息素质不高,信息意识淡漠,对信息的有效需求不足以及主动发布信息的“失语”等以往传播过程中的不足,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涉农信息传播和信息管理的威本。其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态化、化的奶牛养殖,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原奶质量,推动实现社会、农民和涉农企业的三方共赢。
各种形式的信息结点是伊利集团“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过程中在不同阶段不断经验和修正的成果。各种形式的信息结点在本质上都体现了韦期特利一麦克莱恩中介模式中c扮演的中介角色。各种形式的信息结点作为伊利集团和农户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中间环节,是传播渠道的角色c,是守门人。因此干预着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并在信息传递中进行着组织协调。作为联系企业与农户的信息结点,奶站,奶牛合作社,奶业专家大院和奶联社在伊利集团“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伊利集团与奶农双方的传播主体地位就是通过奶站,奶牛合作社,奶业专家大院和奶联社等中介(信息结点)使涉农信息在整个传播范式中的良性流动来实现的。
3 其他要素:客体、环境和目标
(1)“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的传播客体
“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的传播客体即是传播内容。根据此次调查的数据来看,农民最需要的信息按照重要程度依次为:疾病处治和防疫信息69%,先进养殖技术信息61%。惠农政策信息40%,良种供应和配种信息39%,饲料供应信息3l%和原奶市场行情10%(见图3)。传播学上强调传受双方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要求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同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能成立,或传而不通,或导致误解。这就意味着始主体所传之涉农信息不仅要能被终主体理解,而且也正是终主体所需要的。伊利集团在对奶农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应奶农之需,在奶牛改良、养殖化技术培训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伊利集团的对农培训运用通俗的话来表达和沟通,所以受培训者感到满意,对于主动要求学习的奶农,集团则组织其到示范户那里观摩和学习,来样板奶站居住生活一点日子,进行跟班学习。因此伊利集团“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的涉农信息传递做到了应农所需,通俗易懂,样板示范。信息易被终主体接收。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的传播环境
与“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的传播环境息息相关的是信息传播系统的传播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所谓硬环境,是指传播活动所依赖的各种物质条件所构成的环境。具体包括发展状况,及电力状况,文化状况,通讯、邮政情况,语言使用情况,媒介种类,媒介拥有量和普及率等等。伊利集团“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中的养殖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都较为完备,交通便利。100%的乡镇已经完成电网改造,99.6%的村通电,97.5%的自然村通电;98.1%的村和88.3%的自然村通电话;87.2%的乡镇有邮电所。25.5%的乡镇有广播、电视站;99.0%的村能接收电视节目,21.2%的村安装了有线电视。但是基础建设比较落后,没有宽带网络。
所谓软环境。是指由传播系统所需要的各种非物质条件构筑而成的环境。比如政府的重视,政策的引导,信息传播的氛围等等。在伊利集团“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运行过程中,内蒙古自治区及呼和浩特市地方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内蒙古自治区“十一五”计划指出,“在今后五年内,仍要把乳业作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继续建设大型乳业加工项目”。呼和浩特市政府则提出“奶业兴市”战略决策,起草《呼市奶业发展规划》,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奶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有效带动了呼和浩特市奶业的发展,为“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的良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伊利集团“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的目标
伊利集团“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是由有关的信息人员、技术设备、涉农信息的管理传播交流过程和月的等要素组成的综合体,是实现涉农信息在传播始主体和传播终主体之间良性流动的多层次、复杂的有机职能系统。涉农信息传播就是由传播主体、中介、客体、目标等四个基本要素相互作用以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动态过程。在伊利集团、奶农、奶业专家大院、奶牛合作社、奶站,奶联社等要素构成的信息传播系统中,这些要素有机联系,相互作用,并与传播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最终为实现信息传播系统的总目标——企业收益和农民增收的双赢而不断运动发展。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完善伊利集团“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的建议
1 加强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管理,保障信息安全
建议政府不断加大对以“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发展的探索和实践过程中的资金投入,加大示范与引导的力度。同时,要积极协助企业清理内外干扰的信息传播环境,以便伊利集团“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的传播主体能够更加容易得到真实有效的涉农信息;进而协助企业加强对各个信息节点关于食品安全信息的传播与反馈的管理。
2 重视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作用,提高信息传播效果
组织传播是涉农企业——伊利集团与广大奶农之间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在“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中。伊利集团作为信息传播主体的龙头,负责管理和维护多个信息结点的信息沟通与传播的质量。农户通常是通过伊利集团的技术服务部、奶站、专家大院、兽医站、奶牛合作社等信息结点组织机构的组织传播获取信息。组织传播中除了面对面的信息交流外,还可以借助大众传媒和人际传播渠道丰富传播手段、形式,得到及时的反馈,提高信息传播效果。
在人际传播中,农村意见领袖的作用不可忽视。同时,可将示范基地和示范牧场作为培训基地召集周围邻居来这里集中培训,使伊利集团与农户问的信息交流与互动更为直接和频繁,更好提升传播效果。
3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养信息型奶农
本研究调查的农户以小学和初中文化为主,相对于文化程度较高的都市人而言,农民的信息意识明显滞后,敏感性不足。因此,政府应通过构建新型的农业和农村教育体系,精心安排培训内容。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地调动和引导奶农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奶农的信息意识,使他们实现由“传统农民”向“信息农民”的转型,具有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让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为“涉农企业与农户间多结点信息传播范式”根植于广大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