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新周刊》专题策划探析-新闻传播毕业论文(2)

2013-06-19 01:10
导读:二、《新周刊》专题策划存在的问题 差异化的题材选择,强势的视觉开发,创新的运作及传播方式让《新周刊》专题在同类杂志中独树一帜,让读者耳目
  二、《新周刊》专题策划存在的问题
  
  差异化的题材选择,强势的视觉开发,创新的运作及传播方式让《新周刊》专题在同类杂志中独树一帜,让读者耳目一新,但也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1. 专题策划题材“失位”
  (1)消费主义倾向突出
  《新周刊》部分专题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观念超前、生活方式上崇尚物质化。消费主义文化突出,有的虽然从表面上批判生活过度物质化的不足取,但通过对超前生活方式、流行文化的分析,无意识中向受众传达的仍是提倡消费,获得享受的生活观念。
  (2)专题策划的反复炒作
  有学者认为,《新周刊》“成也策划。败也策划”。。例如,关于足球、居住、新媒体等专题的反复策划却总不免有“新瓶装旧酒”的痕迹。一些专题除了具体表现方式上的不同外,意图表明的大体构想也大同小异。
  (3)专颞的过度个性化
  《新周刊》的专题选材极具个性特色,往往能想他人之所未想,做他人之所未做,一方面给读者带来了新鲜感,另一方面也给杂志的销售带来了风险性。“就街头购买监测,人们通常是冲着新周专题而来的,专题佳则销售旺,专题弱则销售衰”。过度个性化的专题有时会偏离部分读者的口味,而且会让读者产生其为策划而策划的不良印象。如“这个世界叫Morld、很南北却不是东西、赌奥运”等专题,虽然提供了别样视角,但却容易令人难以理解其意。
  
  2. 专题策划形式“失衡”
  《新周刊》专题在形式上的标新立异一直被业界称道,但超前的过度创新必然面临风险和市场的考验,近年来在文字的组织阐述、观点的表达罗列和植入式广告的尝试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出现了操作“失衡”的现象。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1)新新闻主义的运用无度
  易中天称《新周刊》的文章形成了“新周体”,《新周刊》的文学化的运用过于散乱,虽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表达的快意,但却有矫揉造作之嫌。
  (2)封面标题过于感性
  《新周刊》的标题常以以口号式、感叹式、疑问式手法表达,有吸引力,但如“式乐活”“vc爱中国”等不清晰的概念,容易让人感到生拉硬扯、语焉不详。对每年爱情专题的盘点,先后出现了“我爱你、爱情之死、听说爱情还会回来”等标题,态度前后差异较大,会让读者觉得杂志不够理性。
  (3)植入式广告稍显粗燥
  《新周刊》近年来出现的一个趋势是在报道内容中植入式广告越来越多,而且这种趋势似乎一发不可收,如07年的“手机人”,大篇幅多种形式地介绍了各种手机的性能、价格,09年的“开房”,又宣传了许多酒店的风格、设施,除了软文的运用,还出现了大量大幅图片,一期专题空泛无物。
  
  3. 专题策划运作“失范”
  (1)榜单不够权威、盘点有欠
  《新周刊》善于发榜,但每次榜单也会引起诸多争议,如中国电视节目榜、中国城市魅力榜,对每年的电视节目及主持人进行颁奖,对国内城市进行盘点等。但这基本是部分传媒学者和业界的一家之言,而且推选委员会的人员组成近年来基本也没什么变化,那么这些评选专家中有多少代表的是广大读者的意见呢?如10年3月版发布的中国城市代言榜中给东莞、成都、武汉等城市冠以“山寨之城”“闷骚之城”“失落之城”的称号,许多读者对此提出了质疑。
  (2)传播策略不够清晰
  《新周刊》专题在目前看来,如何针对网络受众讨论专题进行议程设置,如何针对网络传播特点,引导网络受众展现,多元意见,如何运用新兴平台推广自身形象和品牌等方面看。还来能有效地根据不同的介质去构建自己多元化生存形态下的影响力。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三、《新周刊》专题策划的思考和建议
  
  1. 选题有的放矢,增强人文关怀
  应增强对当下时事的追踪,跳出“娱乐至死”“作秀为王”的窠臼,做深做透,不要继续加大个人化风格突出的专题,而要有的放矢,不断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同时,在大体思路符合自身定位以外,还应增强选题的人文关怀,关注社会热点。
  
  2. 表达理性适当,延展内容张力
  不同于其他同类杂志专题的语言,《新周刊》在每期文章的叙述中,往往言辞新锐,风格犀利。需要注意的是语言表达不能一味地打口水仗,满足于编辑个人和受访对象的语言快感,而应充当好“把关人”的角色,尽量客观理性地表达看法,说明立场,阐释观点,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尽可能展现多元意见,保持平衡性,提出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3. 加强传受互动,注意信息反馈
  应加强编辑记者与受众的互动,尊重受众的反馈,在选题、内容、表现形式上作广泛的读者调查,并对每期专题后续跟进分析,得失,扬长避短。
  
  4. 营销锐意创新,搭建交流平台
  《新周刊》以发榜、颁奖、出书等多种形式提升了专题的影响力,尤其是对城市专题的策划更是名噪一时,但在保持专题连续性的同时不能仅局限几个固定话题的营销,形成路径依赖,而应该把专题策划同品牌塑造结合起来,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拓展范围。
  
  5. 重视网刊融合,开拓蓝海
  《新周刊》现已拥有了网站、、博客等多个网络平台,对于专题策划而言,应推动网刊融合的专题营销,以专题为中心,开发相关视频、意见反馈邮箱等等,实现从铜版纸到数字化内容的无缝对接,加强论坛带刊、博客带刊、读者办刊。打造专题策划在新媒体中的影响力。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期刊编辑流程新特点及应对策略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