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曲艺式新闻的叙事武帝-新闻传播毕业论文(2)

2013-07-07 01:44
导读:4 平民叙事 “曲艺式新闻”就是民生新闻的,主持人以平视平和的态度,用幽默、服务型的语言,以讲故事、聊天的口吻和方式向观众展示新闻事件。主持
  4 平民叙事
  “曲艺式新闻”就是民生新闻的,主持人以平视平和的态度,用幽默、服务型的语言,以讲故事、聊天的口吻和方式向观众展示新闻事件。主持人尽力淡化严肃、生硬的叙事语气,注重情感的传达,常用“张大爷”、“李大妈”、“赵大姐”、“陈大哥”等称谓语来称呼被采访对象,而“我们”、“您”这样的字眼更是时常出现,即使是时政新闻和一些严肃新闻,也都是从百姓的角度去解读和点评,使观众感到亲切。这种用如同和家里人或是街坊邻居唠家常一样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言语来叙事,真正在大众传播中显现出了平民化的人际交流的特色。
  同时,与大多数媒体人士的新闻触角停留在那些大事件、名人活动以及娱乐新闻上相比,“曲艺式新闻”更多的是把百姓生活中的愿望、生活中的困难和批评意见作为反映的重点。邻里纠纷、社会公德、环境保护、弱势救助、民间文化、社会治安、人间亲情等贴近百姓的“软新闻”往往是“曲艺式新闻”的主要选题,一定程度上为百姓提供一个平民话语平台,在某种意义上也是百姓声音的“传话筒”。
  
  5 个性叙事
  “曲艺式新闻”的主持人则是以“真实的个人身份”主持节目,改变了传统新闻居高临下。正襟危坐的播报方式,不再是一脸严肃,而是轻松活泼,甚至有点“嬉皮笑脸”。如齐鲁台《拉呱》节目主持人“小么哥”,每天就是笑眯眯地出现在演播室里,在新闻事实“说”完了以后往往再加上了自己的一些立场,甚至是一些劝戒和道德看法。显现的是与传统新闻节目主持人不一般的个性。与此同时,“曲艺式新闻”演播室的布置往往也别具一格,凸显特色。如昆明台的《我挨你说》就借鉴了说书场所的设置:一架屏风,一堵隔墙,一把折扇,一张书桌,一只古瓶,主持人老王在桌后一站,便有了在书场说书的味道,观众也便有了让主持人将自己带入妙趣横生的“个性表演”世界中的心理预期。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曲艺式新闻”在个性化叙事中,主持人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阅历、体验,面对同一个新闻事件,个性化叙事使不同主持人的报道各放异彩,各具特色。
  
  三、当前“曲艺式新闻”的叙事错位
  
  “曲艺式新闻”给受众带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视听享受,并且创造了地方台电视新闻收视率的奇迹,但同时也能不排除对收视率的盲目追求会导致一些“曲艺式新闻”节目在尝试新思路的过程中会步入歧途,出现叙事的错位。这是“曲艺式新闻”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更不容忽视的问题。
  
  1 用“讲好故事”代替讲“好故事”
  新闻节目追求表现无可厚非,尤其是在受众的心理需求不断变换,受众对节目的审美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但一些“曲艺式新闻”刻意追求表现形式,使出了“说学逗唱”的十八般武艺,在戏说的成分上不断加码,而忽视了新闻节目的本质,用“讲好故事”代替了讲“好故事”,这种形式盖过内容的做法不可取。因为形式终归是一种表现的手段与方式,如果把形式上的创新当成了制胜法宝,只在形式上作文章,追求新奇性和轰动效应,结果是曲艺的表演遮盖了新闻的叙事。比如,对于“曲艺式新闻”所普遍采取的方言化叙事,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节目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如果离开了“方言”的讲述,只能用“平庸”二字来概括。其高收视率也主要来自观众多方亩讲述这一过程的关注,而非来自新闻本身的吸引力。作为一个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如果其把兴趣点重点放在了方言讲述这样一种过程,而不是新闻信息传播的质与量;作为一档新闻节目,如果其引导受众观看的是新闻“表演”而非新闻信息本身。将“方言说新闻”变成了“新闻说方言”,这明显是一种错位。因为对于新闻节目来说,形式必须要服务于内容,形式只是帮助内容提升其影响力的手段。当形式大于内容,导致内容失去一定的信息量和价值意义时,形式就成为了无意义表达,其最终也必然是一种无效表达。这也许是辽宁卫视“二人转”新闻节目《正午表情》转不下去而停播的原因吧!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 用碎片化叙事取代平民化表达
  “曲艺式新闻”多生长在地方电视台,其目标受众为地方普通市民,更确切的说是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这一部分群体。针对这一定位,“曲艺式新闻”既要做“浅”,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同时又要做“近”,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但浅近并不等于肤浅,“曲艺式新闻”如果一味的追求“浅近”,就会陷入肤浅的误区。比如有些节目在选择内容时,有意向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靠拢,新闻中大量充斥着邻里争吵、街头打架、家庭纠纷、夫妻矛盾、被盗被骗等所谓的“市民喜欢的新闻”。这些生活琐事,确实反映了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方面,但却流于琐碎与片面。如果新闻仅仅把目光停留在老白姓日常生活的最表面,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百姓的生活琐事上,这既不能反映百姓生活的全貌,也不符合市民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更和“曲艺式新闻”关注民生、关心老百姓生活的初衷背道而驰。比如,有人考察了齐鲁台《拉呱》2007年元月6日的节目,当天共报道了六条新闻《凭什么脱我裤子啊》、《不给说法俺就不走》、《想要分手我就掐死你》、《杨占奇哉青岛有了家》、《骗子巧设计大姐入了套》、《老公要离婚只因变了心》,这六条新闻虽然都取材于百姓日常生活,但其着眼点却集中在琐碎的家庭婚恋关系的矛盾中。
  3 把个性化叙事当成个人化言说
  “曲艺式新闻”使主持人能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阅历、体验,进行个性化表达,凸显出特色,我们的电视新闻也需要个性化的主持人。但“个性化”不等于“个人化”。有些主持人却把“个性化”叙事变成了“个人化”言说,在播报和点评过程中往往插入许多不负责任的个人化言说,不顾社会主流价值判断,误人了一味追求“与众不同”或一味迎合老百姓的口味或迷恋于展现“小我”的泥沼。“曲艺式新闻”一旦把个性化叙事当成个人化言说,他们也就会把全部精力都用于取悦和逗乐观众上,而忽视新闻的输导、认知、等社会功能的发挥,放弃帮助受众提高个人品味的社会责任,难道这不是一种错位吗?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注释
  ①罗锋莉:《解析“曲艺式新闻”[D],西安:西北大学,2007:39-40。
上一篇:公共新闻提升媒介公信力探析-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