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当下的影响与未来的走向:以网络新闻为
2013-10-18 01:09
导读:新闻传播论文毕业论文,互联网:当下的影响与未来的走向:以网络新闻为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摘要] 网络像其它新事物一样,从刚一出现就引起了学术界、业界甚至是民间的
[摘要] 网络像其它新事物一样,从刚一出现就引起了学术界、业界甚至是民间的大讨论:网络是什么;网络的出现会给社会、人们的生活带来什么;网络会不会取代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网络的未来如何——网络会不会与传统媒体联姻,更高效地利用与技术资源,共存共荣;网络将来会不会收费,网络会不会成为受众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 网络 定义 影响 未来
自从1994年中国开始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中国网民的数量8年多来一直在飞速增长。据第十二次CNNIC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6800万人, 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8.5%。①网络自然开始倍受关注,从9.11事件到伊拉克战争,从SARS危机到“神五”登空,网络因具有资源共享、传播迅速、不受时空限制和交互性等特性而异军突起,日益成为人们获得消息的重要方式,也在真正意义上体现了“”的“舆论监督”。孙志刚事件发生后,正是由于网络的传播与网民的参与讨论使得舆论迅速扩大,为收容遣送制度的改革发挥了积极影响……然而与此同时,网络也向媒体的公信力、人们传统的伦理道德……发起了挑战。网络的未来如何?可以用尼葛洛庞帝的话回答:“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 ②这就需要当代人对网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预见网络的未来,并科学地构建网络的发展蓝图。
一、 网络定义的探讨。
“网络”也像学术界的其它名词一样,对它的定义也是众说并存。
网络是指传受基于Internet的信息——具体来说,它是任何传送者通过Internet发布或再发布,而任何接受者通过Internet视听、下载、交互或传播的信息。定义者并不排除网络可以是广播、电视、报纸等其他传统媒介,乃至任何非媒介机构(媒体)的个体依托Internet而发布的。③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在互联网页面上流动的有关事件的信息。网络与传统媒体诸如报纸、广播和电视的相区别的特点在于及时性、滚动性、匿名性、超时空和超文本链接。④
刘京林认为,网络至今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但是有人总结了这样两种说法:1.网络是指在互联网上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功能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所做的多媒体、全方位的报道;2.网络指通过互联网发布传播的,其途径可以是万维网网站、组、邮件列表、公告板(BBS)、网络寻呼等手段的单一使用和复合使用,其发布者(指首发)、转发者可以是任何机构也可以是任何人。⑤
从学理论的角度来说,所谓网络就是指各种机构和个人在互联网上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功能对最新发生、发现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⑥
……
事实上,既然难于给网络下一个大家都公认的权威的概念,但同时又难于推翻现有的种种概念,那么这些概念所描述的网络的范畴都完全可以在学术研究或实践中作为网络的限定。
二、 网络的主要影响。
第一, 网络的发展,具体地说是网络虚假的泛滥,使媒体的公信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对张国荣之死的真实报道竟然遭遇质疑 。 2003年4月1日傍晚,著名香港艺人张国荣跳楼身亡,大多数受众最早在网上得知了这一消息。当晚,不少网民打电话到网站询问:“这是真的吗?是不是一个玩笑?” ⑦网民对这条真的质疑,缘于前不久另一条特大假对网民的愚弄:3月29日中午,一则“盖茨被暗杀”的被国内几家门户网站纷纷转载,并快速传播,一时间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大事”。最终核实,此消息为假,实为一场闹剧。 一段时间以来,网络假一再出现,“北大校花誓夺世界选美皇后”等假仍让人记忆犹新。最近,随着“盖茨被暗杀”这样的超级假的出现,网络的信任危机也更加凸显出来。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很显然,是虚假导致了网络媒体公信力的危机,而导致虚假网络泛滥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但从总体来说,主要有来自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原因,可以暂且称其为主观虚假与客观虚假。从主观方面来讲,主要是发布者或是受经济利益(或者是其它利益)的驱使,或是出于某种原因搞恶作剧而有意地发布假。非典期间有人搞恶作剧,在网上发布消息说北京的非典有如何如何厉害,北京要封城了……非典病毒是美国的生化武器……等等都是这一类的例子。从客观的方面来说,造成虚假(在中国)大量存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大部分的网站都没有采访权,所以这些网站要发布就不得不从别处转载,而又由于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无法及时核实的真实性。要解决虚假的问题,关键是要把好发布的“口”,再确切地说,就是要规范网络媒体,提高其工作者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
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对于非媒体的发布者,只能靠加强网络法规来约束之。
但同时也要明确,虚假并不是网络带给界的,也就是说不是网络导致了虚假,在网络产生以前,传统媒体中已经出现了虚假,只是网络为虚假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传播途径而已。也应该意识到,网络虚假的泛滥不仅会影响网络媒体的公信力,也会影响到传统媒体的公信力,所以打“假”,提升媒体的公信力已经刻不容缓。
第二, 网络的泛“黄”现象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使得民众的道德水准下降。
在如今的许多网站里,黄色似乎一直在唱“主角”,包括一些门户网站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动着“黄色事业”的 “发展”,有时甚至是无孔不入地发布黄色。经常上网的人会发现,有时黄色会像变魔术似的自己弹出来,设想,此时浏览网页的是一成年人,可能不经浏览或者以健康的心态浏览完毕后将网页关闭,也许对他不会有什么坏的影响:但如果此时浏览者恰恰是一未成年人或恰恰是一心理不健康的人,那后果如何?不难想象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与色情有关的犯罪事件面众了。所以黄色的泛滥直接影响了民众的道德水准,不利于社会和家庭的安定,更不利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产生黄色的主要原因还是“赚眼球”的问题,因为赚到了眼球就意味着赚到了点击率,而点击率在一定意义上就是钱。就是因为“钱”的问题,许多发布者不再顾及发布后的社会影响……
互联网:当下的影响与未来的走向:以网络为例来自www.66wen.com免费网
要想铲除网络黄色的根源,从根本上说也得严格控制发布的“口”,不仅要抓好媒体发布的“口”,还要抓好非媒体发布的“口”,做好这一切仍然需要网络法规的完善,同时一方面要提高工作者的素质,另一方面要提高民众的道德素养。这样看来,消灭黄色已经不仅仅是界自己的事情,它需要受众于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这里仍然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黄色也不是网络带来的,同样地,网络只是为黄色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方便于传统媒体的途径而已。从这种意义上说,反对黄色的泛滥是各种媒体共同的事,而尤其要注意网络媒体的把关。
第三, 网络使传统媒体的受到冲击,传统媒体不得不考虑自身今后的生存问题。
先看一下各种媒体在传播时所表现出的自身特点。
报纸是通过调动受众的视觉器官来传播信息,由于其便于保存,所以受众的浏览、阅读较少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完全可以随心所欲地反复阅读。但事实上某一份报纸的传阅范围极其有限,覆盖面很窄。
广播则是通过调动受众的听觉器官来传播信息,它强调受众的收听必须是线性的,必须按照节目的安排顺序来收听节目,而且广播严格地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只能在固定的某一时间收听某一:必须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才能收听到某台的,难于倒检索。同时,广播难于保存,也难于令受众认真专注地收听。
电视作为今天的主流媒体,具有声画结合的优点,同时调动了受众的听觉与视觉器官,比报纸与广播都具有传播的优势。但它的缺陷也是不容置疑的,线性传播的特点使得观众只能按媒体的时间表收看自己感兴趣的,同样的,电视的传播也受到空间(地域)的限制,还有,电视也是不利于保存、倒检索的。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虽然网络存在如第一、第二所述的缺点,但不得不承认网络在传播方面也有传统媒体不能比的优越性。
网络可以同时调动受众的视觉、听觉,不仅可以像报纸一样发布实时的图片、文字内容,像广播一样向受众播送,而且可以像电视一样播放活动的视频(大多是电视的网络版)。
网络的优点还表现在网络完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覆盖面非常广,只要在地球上有Internet的地方,受众就可以上网浏览国内国际的,这些可以是当天的,也可以是多天前的,甚至可以是一年前的……网络将倒检索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至;网络也是利于保存的,只要会基本的电脑操作就可以保存感兴趣的。
另外,网络的一个突出的优点是,使的反馈机制真正成熟起来。受众在浏览完后,只要在其后轻轻点一下鼠标,便可留言发表评论(读者意见),即使有的在发布时没有设“读者评论”等类似的按钮,受众也可以通过发E-mail等简单的方式将意见反馈给发布的媒体。这种快速的反馈机制是传统媒体不能比的。反馈机制的成熟在一定意义上说更有利于媒体根据反馈得来的信息进行业务方面的调整,从而更有效地传播。
提到快速,网络的时效性也是远远大于传统媒体的。这一优点已在对SARS事件、美伊战争、神五升空等的网络报道中凸显了出来。从对SARS事件、美伊战争、神五升空等的报道还可以看出网络的另外一个优势,那就是善于对重大的事件进行跟踪连续快速地报道。
最后,网络的优势还体现在其信息的海量性、改变了在传统媒体中受众的被动地位——传统媒体是将信息推给受众,而网络使得受众可以自主地将所需的拉出来……
从以上的比较可以明显看出,网络在传播方面,不仅吸纳了传统媒体的优点,而且还有自身独特的优点(这些优势是传统媒体没有的)。每有新的传播媒介诞生,都会有“狼来了”的呼喊声,但每次都是虚惊一场,结果都是多种媒介共存。这次,网络的出现,传统媒体同样受到了“狼来了”的惊扰,但最终的结果如何,是网络取代电视、广播、报纸,还是网络昙花一现就销声匿迹,还是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共存共荣?所有这些都是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事实上决定结果的不仅是这些媒体本身的发展状况,一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也是制约这一结果的重要因素。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三、 网络的未来。
网络的未来怎样,没有人能够做出准确的回答,但可以对它的未来进行预测(在尊重科学的基础上进行预测)。以下是网络发展的几种可能趋势(只代表笔者个人的观点)。
第一, 网络媒体将与传统媒体加强互动与合作。
这在非典的非常时期已经初见端倪,“非典”影响了人们的出行,报纸的到达率大大降低,传播作用也大打折扣。而电视和网站作为户内媒体的首选,无疑成为非典时期的绝对主角。在共同争夺观众眼球的同时,网站和电视台都非常清楚彼此的优劣势——电视媒体的易用性和网络媒体的互动性。一些背靠电视媒体的网站已经在尝试将这两种优势合而为一。一方面,电视台在尽量发挥自己在视频信号方面的资源优势,借据电视直播优势,央视国际网站的流量在这非常时期得到了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多数电视栏目受到户外采编受阻的影响,主动与网络媒体开展互动合作,并且大量引用网络媒体的源。“非典”使得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协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今报纸的网络版、网络广播等等的出现也是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互动的一种表现……如此迹象表明,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一打开电脑便可以同时看电视、听广播并不是梦想。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与合作,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而且还有利于不同媒体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优化内部结构、提高工作效率。
第二, 网络实行收费制度。
如今,网络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不同网站对同一事件的报道经常“撞车”,原因主要是,一方面,许多网站没有采访权,所以只好转载其它网站的;另一方面,就是受利益的驱使,“剽窃”别人的劳动果实。事实上,不仅是网站之间存在不负责的互相转载现象,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从网络上转载的也越来越多,关键问题是大多数情况下都不注明是转载的性质。这样,从小的方面讲,会影响媒体的业务水平(尤其影响的真实性),滋生工作者的懈怠作风;从大的方面讲,这是一种侵犯版权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所以对网络实行收费,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剽窃的行为,减少同质化现象,又可以较为有效地保护作品的版权。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但至于网络的收费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则很难预测。以现在中国正极力推广的数字付费电视为例,中国老百姓自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接触电视以来,就是在免费地收看电视节目,“免费的午餐”已经深入民心,即使到有了有线电视后,有经济条件的受众只要付少量的钱就可收看到几十个频道,而数字付费电视虽然具有图像清晰等等的优点,但在推广上却连连受阻。原因可能是:受众对收费在心理上会有很大的障碍;大多数受众的经济能力不能承受机顶盒的费用;受众的文化发展水平也在制约着他们对这一新事物的认识水平,可以理解为:并不是数字付费电视不好,并不是经济能力不允许,而是受众无法理解数字付费电视会给他们带来什么……所以网络的收费可以以电视收费为鉴,如果收费也要寻找成熟的时机——要纵观整个收费区域内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否则可能会自掘坟墓。
第三, 网络可能会成为受众获取的主要渠道。
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我国的上网用户总人数为6800万人,如果乐观地看待这个数字,将来网民数量的大量增长是很有空间的(中国有13多亿人,将来上网用户的增加量大约在1300000000—68000000左右)。设想,如果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大部分受众都有经济能力购买电脑,同时大部分受众都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电脑操作技巧(现在许多青少年从小学开始就在学校学习电脑,为将来电脑的普及创造了条件),全民文化水平也有了一定的高度,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借助技术的平台,一旦实现了集报纸、广播、电视的形态于一身的转变,就会使网络成为受众获取的主要渠道。
这一设想的实现有可能需要十年、有可能需要五十年……它更多地受制于客观环境。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综上所述,网络的产生给人类带来了困惑,也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它要走向成熟还需要走过漫漫长路。
参考文献:
①来 源:新华网河南频道 作 者:周锡生;
②《数字化生存》 尼葛洛庞帝 著, 胡泳 范海燕 译, 海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