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二战后英国国有化运动(2)

2013-05-22 01:29
导读:然而,第一次国有化浪潮之后,工党在1951年、1955年、1959年3次大选中接连失败。围绕国有化问题的争论,不仅成为工党和保守党之间、同时也成为工党内

  然而,第一次国有化浪潮之后,工党在1951年、1955年、1959年3次大选中接连失败。围绕国有化问题的争论,不仅成为工党和保守党之间、同时也成为工党内部斗争的一个焦点。以比万为代表的工党左翼认为,艾德礼的改良主义措施并未触动英国基础。他认为必须通过议会斗争掌握国家机器,铲除私人所有制,才能最终建成社会。以莫里森为首的中间派则主张“保护现存成果,有限度地进一步实行国有化”。以盖茨克尔和克罗斯兰为首的右翼则把国有化看成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而不是目的;任何进一步的国有化都必须遵循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只有当非国有化不能促进发展时才实行国有化,“我们的目标不是100%的国家所有”。 1959年工党再次在大选中失败,当时的工党领袖盖茨克尔认为,正是党章第4条的内容吓跑了中间选民,于是要求修改党章第4条。但遭到党内左派和工会的强烈反对。盖茨克尔被迫让步。1960年10月,工党年会又一次无条件地肯定了党章第4条。此后,1963年当选为工党新领袖的哈罗德·威尔逊并未向党章第4条发起挑战,在1964年大选中,工党在名为《新英国》的竞选宣言中,强调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突出的是计划化而不是国有化。但是到了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英国的失业和通货膨胀日益严重,这使工党左翼力量逐渐加强。在整个70年代,工会力量不断向左转,认为“第4条款不仅是理论而且是一项事业,是我们能够把新精神和活力输入我们经济生活的基础”,并在《1973年工党纲领》中提出,如果工党执政,将把25家最大的制造公司,北海油田和其它能源、码头、造船、飞机制造业以及半国有的罗伊斯——罗尔斯公司收归国有。这一纲领是工党上最左的一个纲领,最终引发英国第二次国有化高潮。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国有化是英国二战后形成的“共识”的产物
  纵观英国战后整个国有化过程,总的来说较为顺利,特别是第一次国有化高潮。1951年10月,丘吉尔保守党政府执政后,几乎完全继承和保留了包括国有化政策、福利国家和充分就业在内的工党政策,从而形成战后英国著名的“共识政治”。英者达顿这样概括“共识政治”的特征:工党以实现福利国家为满足,不再追求更长远的“社会主义”目标;保守党认可福利制度,接受有限的国有化方案,承认某种程度的“计划经济”。[3]这表明两党在这一时期的价值取向出现趋同的趋势。
  为什么保守党政策会向左转与工党形成“共识政治”的局面呢?
  经济政策总是在一定经济理论的下制定的。二战后,随着英国社会阶级矛盾的发展和客观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英国官方的经济理论由局部均衡理论转变为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理论,进而与工党所信奉的民主社会主义相结合,这成为形成英国战后“共识政治”的基础,而国有化政策的推行则是这一转变的一个直接后果。
  局部均衡理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艾尔弗雷德·马歇尔创立的。局部均衡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在某一供给条件下,供求关系会自动达成平衡。不论发生什么意外,如果使得生产规模离开它的均衡位置,那么中的某些力量会立即发生作用,使它恢复均衡,“正如同一条线所悬着的一块石子如果离开了它的位置,地心引力将立即有使它恢复均衡位置的趋势一样,生产数量围绕着它的均衡位置发生的种种动荡,具有相同的性质”[4]。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思想即是由局部均衡理论推导而来。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正处于极盛期的晚期,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并不奇怪。然而,局部均衡理论所提倡的通过市场充分调节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学说,未能经受住1929—1933年世界大危机的考验,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1936年,凯恩斯从考察经济中通常情况下存在的就业不足问题入手,在传统所划分的“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两种失业类型之外,凯恩斯提出第三种失业范畴——非自愿性失业,即失业工人愿意接受比当前实际低的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凯恩斯认为造成非自愿性失业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所谓有效需求,是针对市场上有支付能力和购买能力的需求,只有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需求,才是真正的“有效需求”。凯恩斯认为,社会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有效需求又包括消费需求和需求,这两者又受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3个基本定律的制约。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引起消费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由于流动偏好引起的利息率偏高造成投资需求不足,其结果是导致商品滞销、生产过剩,引起生产缩减,这样势必造成资方解雇工人,使社会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于是非自愿性失业的出现就不可避免,危机因而产生。至于解决失业和危机的方法,凯恩斯认为必须依靠政府力量干预经济,即政府运用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增加投资,尤其是增加开支,降低利率,以弥补消费和投资需求的不足。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核心是维持经济稳定,总的政策手段是调节有效需求,萧条时期反萧条,通货膨胀时期反通货膨胀,因此人们也把凯恩斯主义简称为“需求管理”[5]。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作为一个宏观经济学体系,凯恩斯主义是以国民经济总量分析来代替微观的局部均衡论的个别市场和个别企业分析。凯恩斯主义在理论上否定了剑桥学派的理论前提,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完善性、和谐性,通过供求力量自发作用就可以使经济趋于充分就业均衡。正是在这一点上,凯恩斯主义与工党所信奉的费边社会主义经济学在理论上找到了契合点。这使凯恩斯主义与费边社会主义经济学有了互相接近的可能。费边社会主义经济学主要从平等和财富分配角度,分析所有权和分配制度的合理性,认为正是现实中分配的不合理,使人们之间存在鸿沟,并把“国有化” 看成是改变所有制和使生产者摆脱受束缚地位的有效措施,其代表人物有韦伯夫妇、理查德·托尼和拉斯基。

   [2]   

上一篇:浅议地理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