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3.3 山坡地与山谷地景观破碎化、多样性及优势度的比较分析
景观的破碎化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导致景观由简单趋向复杂的过程。该小流域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干扰,景观多样性大小取决于斑块类型数量多少以及各类斑块类型所占比例的均衡性。
在该小流域选取了等面积的山坡地和山谷地的研究结果(见表4),山坡地景观多样性低、优势度高和破碎化指数低;山谷地景观多样性高、优势度低和破碎化指数高。根据景观生态学中连接性和网络结构原理,以及景观结构对坡面径流和水土流失的影响,在山坡地上,要逐渐增加景观类型,提高景观多样性。特别是在一些地形转换线周围,也是水土流失类型由溅蚀、片蚀到细沟侵蚀,浅沟侵蚀和重力侵蚀的转换地带,应植树造林,增加地表覆盖,有效地控制土壤侵蚀保持水土。
4 结论与建议
1)小流域的土地景观格局是自然和人类活动干扰的结果。小流域综合治理要通过调整土地利用格局,合理安排农、林、牧各业的生产用地,达到减少径流和保持土壤的目的。2)调整小流域土地景观格局,提高景观类型的多样性,在空间上建立多层次的结构能充分利用资源的异质性,形成林-农-果复合型结构,可以增强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在土地的利用上,正确地解决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注重景观的结构和功能,对提高景观的异质性和多样性,促进小流域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包晓斌.晋西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景观格局动态分析.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997,11(4):22~27.
[2]孙保平.北京市大兴县北臧乡景观格局及生态变化的研究.北京大学学报,1997,19(2):35~41.
[3]刘俊平.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及其生态建设对策的探讨.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4):9~11.
[4]孟庆华.景观格局与土壤养分流动.水土保持学报,2000,14(3):116~117 .
[5]周再知.乡村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9,23(3):599~605.
[6]傅伯杰.黄土区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生态学报,1995,15(2):114~120.
[7]王仰麟.农业景观格局与过程研究进展.环境科学进展,1998,6(2):29~34.
[8]宇振荣.江汉平原农业景观格局及生物多样性研究:以两个村为例.资源科学,2000,22(2):19~23.
[9]赵淑清.洪湖湖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时空格局研究.应用生态学报,2001,12(5):721~725.
[10]李阳明.浙江临安森林景观格局空间格局分析.生态学报,1995,15(2):71~74.
[11]傅伯杰.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12]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北京:高等出版社,2000.
[13]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