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论文关键词:太原断陷;断裂;断层
论文摘要:太原断陷位于晋中盆地北段,是一个充填第四系的活动断陷;其西北缘断裂带为盆缘主断裂带,由北西和北东两段交汇构成平面上的拐折;汾河穿峡谷在拐折点流入盆地,断裂带附近分布有汾河二库、军事重地、兰村和西张两大水源地以及呼延水厂、太原第二电厂、江阳化工厂等要害设施。因此对太原断陷西北缘断裂带的运动学、动力学、年代学和与汾河地貌的关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的区域范围是以太原断陷西北缘断裂带为中心,涉及到附近新生代盆地、周围基岩山区,大约100km2的面积。该区域地理位置为太原市的北部,主要是呼延-大留-土堂-上兰村-镇城-西关口一带。由于太原断陷之下上地幔的局部隆起,地幔物质上涌,使温度高、粘性低的中下地壳发生侧向流展和地幔物质的侧向蠕散,从而形成太原断陷。据前人研究,中生代时期,太原东、西山地区连成一体。
新第三纪,西山边山断裂开始产生,形成了太原断陷及泥屯-阳曲断陷盆地的雏形,从而使太原东、西山分离。太原断陷总体上是一侧深陡,一侧浅缓的不对称箕状盆地。根据地震剖面,赵永贵等将西张至上兰村一带定为西张断阶,新生界(仅沉积第四纪地层)厚度100-200m左右,基底为奥陶纪灰岩。本区位于太原断陷的西北缘,汾河峡谷出口位置,由于采石场众多,断层及下盘基岩、上盘黄土出露较好,便于进行构造和相关研究。
1 区域概述
本区域主要发育北北西向、北东向正断层,倾向向盆地,有部分反向正断层存在,还有一条近南北向正断层。土堂断阶带:F1和F2,为西山边山断裂的主体断裂带中的两条主要断层,分别存在黄土台地的后缘与灰岩接触部位和黄土台地的前缘陡坎处。走向北北西330°左右,倾向60°左右,总体断距在400-500m左右;二龙山断块:F3,F4,F5,F6,F7,主要分布于汾河峡谷出口附近,二龙山的周围。外围的F3,F5断层为倾向盆地的高角度正断层;F4断层为反向的正断层,F6,F7为二龙山北侧的倾向二龙山的正断层。总体断距也在400m上下;镇城断阶带:F8,F9,F10,F11,F12,F13,主要分布于上兰村-镇城一线以北的北山之中,其中F8为走向近南北的倾向东正断层,F11为倾向北的反向正断层,其他基本上都为倾向盆地的正断层。总体断距也在300-400m。本断裂带在以往的文献中很少被提及。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