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探索(2)
2013-06-24 01:10
导读:要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跨越发展,使其具有创新性、高效性,必须依托科学技术。试验区建立以来,地县各级水保办开展水土保持规划、育苗技术、经
要促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跨越发展,使其具有创新性、高效性,必须依托科学技术。试验区建立以来,地县各级水保办开展水土保持规划、育苗技术、经果林栽培、基本农田建设、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滑坡预警等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和示范,建立了6个以经果林引种、栽培和育苗为主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先后有3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两项成果地区科技进步奖。
(七)加大水土资源保护力度,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长远效益
为加大水土资源保护力度,杜绝水土保持边治理边破坏现象的发生。一是从宣传教育工作入手,强化全社会的法制意识。二是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地区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督大队,为执法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三是颁布了监督管护和防止人为产生新的水土流失的规范性文件25个,开展了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治理区和重点监督区“三区”划分,并率先在全省发布公告。四是与发改、国土资源、环保等部门联合制定了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配套性文件,配合抓好监督执法工作,将水土保持纳入了项目立项审批和办理行政许可的必经程序,形成了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六是规范方案编报工作,抓好审批、监督、收费“三权”的落实。六是建立项目检查督促制度,加大工作力度,在项目业主按照审查批复水土保持方案实施“三同时”制度中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做好技术指导服务。
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毕节地区试验区成立20年来以取得了显著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初步实现了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良胜循环。
二、生态建设制约因素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我区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水土流失面积大,生态脆弱,全区恶性生态环境状况仍未得到根本改变,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水土流失危害仍然是制约我区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生态瓶颈。二是贵毕公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大示范区建设任务还十分繁重,资金短缺。三是我区建有的68座小二型水库急需治理,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效益。四是目前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中无建后管护资金。五是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资金偿还的难度大。
三、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针对以上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着力采取以下措施,进一步推进试验区以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开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新局面。
第一、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前期立项和争取工作。着力抓好水库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项、石漠化综合治理、赤水河上游生态建设项目、科技示范园建设等重点项目的完善、编制,夯实项目库建设,加大协调争取力度。
第二、以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规模化发展为目标,以交通便利、农产品市场障碍小的国道线和省道线为骨架,将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相结合,在强化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生态措施与增收措施、基本农田和水系工程综合配套的同时,重点扶持建立一批速生坑木林基地、药材基地、经果林基地和
养殖基地,通过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推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
第三、从我区地处滇黔桂连片岩溶腹心地带,是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贫困岩溶山区的特点出发,紧紧围绕人口、经济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探索建立不同类型的生态建设模式,开展一批科研项目的研究和试验示范。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第四、推进水土保持工程参与式建设,增加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利用农民群众的创新潜力、能力、知识和技能,在满足农民实际需求和意愿的前提下建设水土保持工程,保证水土保持工程符合当地的实际和长期高效的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