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长丰县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综合规划与研究(2)
2013-07-02 01:11
导读: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综合治理是一项 系统工程 ,因此,结合全县经济发展总体部署,按照先重点后完善配套的发展思路,该构想按二步走战略实施,即
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综合治理是一项
系统工程,因此,结合全县经济发展总体部署,按照先重点后完善配套的发展思路,该构想按“二步走”战略实施,即2O07—2010年为第一步,初步解决江淮分水岭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和水利灌溉死角问题,完成农业适应性结构调整;2O11—2015年为第二步,建成水利骨干工程,实现“四水”沟通,根本解决1O个重点治理乡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受制于旱的局面,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为202O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3综合治理开发重点
全县除瓦埠湖、高塘湖提水灌区外,其它乡镇均属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综合治理范围,其中:义井乡等1O个严重干旱乡镇为重点治理范围。根据综合治理开发总体构想,结合全县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的实际,围绕“把水留住、把树种上、把结构调优、把路修通”四把工程,进行重点综合治理开发。
3.1把水留住工程
农村饮水
安全工程。首先解决既无外地引水,又无中、小型水库的乡镇人畜饮用水安全问题;其次解决水源污染、水质较差地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改善贫困落后乡镇群众饮水卫生条件。设想分两步实施,第一步(2O07—2010年)拟在水湖、朱巷、杜集、左店、双墩、陶楼、杨庙等1O个重点治理乡镇,建设自来水管网延伸工程和中小型水厂85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16.7万人、4.5万头大牲畜饮用水困难;第二步(2O11—2O15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为改善饮用水质量,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计划在江淮分水岭地区1O个乡镇新建集中供水45处,其中在吴山、朱巷、杨庙镇扩建自来水厂3座。
蓄水工程。此工程是为了充分利用地面径流,加大蓄水能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主要工程是对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挖塘筑坝,增加蓄水量。规划对全县江淮分水岭地区6座中型病险水库、12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消除工程隐患,充分发挥蓄水灌溉效益;在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的基础上,为充分拦蓄地面径流,在1O个乡镇开挖(扩建)当家塘2O16口,建拦水坝32座,以增加蓄水量,扩大灌溉面积,实现自流灌溉、旱涝保收。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提水工程。全县江淮分水岭地区电灌站因年久失修、设备老化,急需改造。为提高灌溉保证率,设想对333.3hm以上灌区的重点乡(镇)、村的电灌站进行技改,计划改造乡(镇)村电灌站127座。
引水工程。主要实施灌区配套工程,继续对淠史杭瓦东干渠、滁河干渠灌区进行续建配套,同时对万亩以上的提水灌区渠道工程进行配套,实现瓦东干渠、滁河干渠和瓦埠湖、高塘湖“四水”沟通、灌溉自如。
节水工程。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是易旱地区农田灌溉的必然选择。在进行渠道衬砌防渗、配套田间渠系建筑物的同时,抓好水土保持、中低产田改造,建设一批高科技、节水、高效农业灌溉示范园。在吴山、陶楼、水湖3乡镇各建1—2处面积在66.7hm。以上的高效节水示范区,发展微灌、滴灌、喷灌、低压管道等高效节水技术,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花卉、经果林等经济效益回报率高的
作物,使之成为全县发展节水灌溉农业的窗口工程。
人工降雨工程。在久旱无雨同时又具备人工降雨条件时,适时实施人工降雨工程,这是对农业生产采取的必要的急救措施。在吴山、罗集、左店、杜集等乡镇实施人工降雨。
3.2把树种上工程
在江淮分水岭岭脊地带,营造水土保持林O.65万hm,以改善分水岭地区生态脆弱、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在县内铁路、公路沿线实施绿色长廊第二期工程,完成建设任务11Okm。在江淮分水岭重点乡镇完成成片造林O.94万hm。、农田林网0.27万hm。在“两湖”湾区发展水源生态林0.12万hm。,在两岸和部分二级支流的上游营造水源涵养林0.15万hm,以改善“两湖”地区生态和堤坝水源涵养状况,避免或减少灾害损失。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通过“把树种上”工程的实施,不仅可改善江淮分水岭地区生态环境,还可使治理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3.3把结构调优工程
(1)优化种植业结构。种植业结构的调整要继续按照压粮扩经、压水扩旱、压劣扩优、压传统种植模式扩现代种植模式的”四压四扩”原则,优化农作物生产布局,进一步扩大适应性、优质、高效农产品的种植,形成有鲜明特色的种植带。
(2)加快农业水利科技示范园建设。设想在杨庙镇建立合肥市十井农业科技示范园,在水湖、庄墓两乡镇分别建立合肥市高科技农业产业园张祠示范区和庄墓示范区,在岗集镇土山建立土山生态农业示范园,在下塘镇建立安徽金鹏现代农业产业园。
(3)大力发展养殖业,使之逐步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畜禽
水产品市场需求弹性大,产业相关链条长,是农业中最具有后发优势的产业。大力扩种黑麦草等饲草作物,在稳步发展养猪业基础上,积极扶持发展节粮型、草食型畜禽,特别是白鹅、山羊、奶牛、肉牛等;在开发和引进新品种的基础上,实现禽类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养殖;水产业重点发展中小型水库水面养殖,主攻池塘精养技术,积极推广稻田养殖技术,促进养殖业大发展。
(4)加快农村加工业发展。全县农村工业发展要立足资源,要充分利用长丰县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与城市配套的加工配套业,逐步增大江淮分水岭地区工业总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实施的重点项目包括:色拉油生产线、薄荷脑生产线、精制面粉加工、无公害蔬菜加工、大棚蘑茹种植及深加工、O.67万hm黄花菜示范生产及5O0万kg深加工、辣椒种植及深加工、吴山贡鹅系列产品加工、50万kg鹅鸭绒加工、百万只肉鸡宰杀生产线、无公害猪肉深加工、小包装畜禽熟食深加工等12个农副产品加工项目。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3.4把路修通工程
2OO7—2010年,长丰县江淮分水岭地区1O个乡镇计划修建公路总里程657km,其中:改建公路276km,新建公路381km,10个乡镇通车里程达l181km。
2O11—2O15年,10个江淮分水岭重点治理乡镇计划修建公路总里程336km,其中:改造公路74km,新建公路262km。该地区乡镇公路通车里程达1443km。
4综合治理开发的对策与措施
(1)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全县各级领导要正视所处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和农业、农村经济不发达的实际,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江淮分水岭地区综合治理开发中,困难与希望并存,问题与机遇同在,切实把这一地区综合治理开发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
(2)实施“科教兴水”战略,提高水利科技含量。充分发挥水利职业技术院校的作用,重视发展水利职业技术教育,搞好农村水利实用技术人才
培训。针对将要推广的水利适用技术,采取形式多样办学方式,有计划地举办各类短训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健全和完善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水利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3)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激发农村水利经济发展活力。一要深化小型
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促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逐步向商品化、产业化方向转变,实现水资源持续发展。二要深化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通过拍卖、转让使用权等方法加快土地的开发利用,鼓励城市各类工商企业从事农业开发。对连片进行土地开发并形成集约经营的,利用县农业发展基金以以奖代补的形式,一次性给予补助。三要活化造林机制,强化
林业管理。积极探索造林绿化新机制和不同所有制林业发展新路子,深化森林分类经营管理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责任追究制和目标责任制。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4)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为综合治理开发提供保证。水利、农业、教育、科技等部门实行对口重点扶持,加强对农村思想文化教育和科技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促进该地区“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5)强化全面管理,建立责任制。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四把工程”项目要推行建立“五制”,即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招标投标制、
施工合同制、建设监理制、竣工决算审计制。每项工程都要实行定人、定责任、定时限、定奖惩。同时按照公开、公正要求,实行项目公示制度,增大项目建设透明度,县政府将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责任制。
(6)多渠道整合和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一要克服“等、靠、要”旧观念,发扬自力更生的创新精神。二要切实增加县财政对综合治理和农业开发的投入,按照县财政增长速度,适当增大投入的比例。三要整合全县的江淮分水岭治理、扶贫、以工代赈资金,加大对该区域10个乡镇的投入。四要创新融资机制,鼓励民间投资,扩大民间资本、壮大民营经济。五要优化发展环境,扩大开放,强化招商引资,广泛吸引外资,为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提供资金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