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鸟》中德罗海达意象分析美文学毕业论(2)
2013-05-14 02:14
导读:纵观克利里家祖孙三代的女性,她们都失去了至亲至爱,所以说德罗海达不仅是男人的墓穴,也是女人之爱的尽头。 三、对德罗海达意象的思考 德罗海达
纵观克利里家祖孙三代的女性,她们都失去了至亲至爱,所以说德罗海达不仅是男人的墓穴,也是女人之爱的尽头。
三、对德罗海达意象的思考
德罗海达是男人的墓穴和女人丧夫失爱之地,作者考琳·麦卡洛缘何要创造出这一意象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先分析这部作品中的死亡意识。死亡是永恒的母题,而“艺术从生存的本真境况出发,将隐藏的生命本质昭示出来”。在德罗海达,克利里家祖孙三代唯一的孙辈是一个女孩,那在这些男人身上所体现的死亡意识便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旨意。帕迪身处一片火海之中即将丧生时,不停尖叫,但叫的不是上帝的名字,“那可怕的声声惨叫都是在呼喊着他妻子的名字”。他儿子斯图尔特被公野猪獠牙刺中就要命丧之际,没有做别的,而是在想“妈,妈!我不能和你在一起了,妈!”他们均是天主教徒,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均没想起那个万能的上帝来救自己,而是念念不忘一个女人——菲奥娜。这正是作者考琳·麦卡洛想要揭示的:男人离不开女人,男人最后的心灵归宿正是女人。这在弗兰克、鲍勃等其他六兄弟身上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弗兰克终身未娶,只爱妈妈菲奥娜一人,为了她他不惜和父亲帕迪闹翻脸,最后离家出走。鲍勃等人虽终身未亲近过任何女人,但“他们是一个心眼关心妈妈的”。
不仅他们如此,就连上帝的代表拉尔夫神父,弥留之际也是躺在情人梅吉的怀里完成他的忏悔过程,婴儿一般地需要女人的呵护,正如小哈尔当年死在梅吉的怀里一样。这对上帝和宗教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嘲讽。考琳·麦卡洛通过写作揭露了宗教的虚伪,肯定了人性,将隐藏的生命本质揭示出来——爱是人类的永恒追求。
但这种爱在德罗海达是不可能实现的,原因是当时社会文化环境所决定。考琳·麦卡洛创造德罗海达这一意象就是对当时社会文化的控诉。“除了受过高等、极有地位的女人而外,所有澳大利亚的女人都受过这种熏陶,认为她们多多少少算是她们男人的一项财产。”这样的男权文化对妇女的束缚很大,所以作者创造了玛丽·卡森这个女性形象来对此进行反抗,她中年丧夫丧子,男性的缺席使她理所当然地获得了自由的空间,在德罗海达大行女主人之权。为了避免由于婚姻而成为男人的一项财产,她“发誓弃绝肉欲,宁愿舞权弄势”。这样的女性形象对女性解放而言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之后帕迪的意外去世使菲奥娜成了德罗海达的主人,女主人公梅吉也是由于没有男人的支配而在这儿获得自由之身。作者这样的安排便创造了一个女人的自由天堂,但前提是她们的男人要么死去,要么离去,所以德罗海达成了男人的墓穴。弗兰克、鲍勃等六兄弟终身未娶,这也正体现了作者的意图:在德罗海达拒绝出现男权文化背景的婚姻,从而避免男人支配女人的现象。克利里家唯一的孙辈是一个女孩朱丝婷,她不仅充分享有自由,还远离家乡,在英国演艺事业取得了成功,并获得德国内阁部门雷纳的真正爱情,成为克利里家祖孙三代中唯一一个以幸福美满收场的女性。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作者考琳·麦卡洛通过创造德罗海达这一意象,表达了对欧洲文明的向往,朱丝婷就是在这种文明的文化环境中获得事业和爱情的双丰收,而澳大利亚是由英国的殖民地脱胎而生,文明程度远不及英国等欧洲
。“德罗海达有了一台无线电收音机。文明进步终于随着澳大利亚广播委员会的广播电台来到了基兰博”,这样的文明状况造成了梅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的爱情有如荆棘鸟那样以悲剧收场。只有在欧洲那样拥有先进文明文化的国度里,女人获得解放,男人尊重女人,男女双方才能拥有爱、拥有幸福。
:
[1] [澳大利亚]考琳·麦卡洛.荆棘鸟[M].曾胡译.译林出版社,1998.文中有关译文均出自此处,不再另注。
[2] 王卫东,赵兰芳.死亡意识与艺术活动[J].文艺理论, 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