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名水上书美文学毕业论文网(2)
2013-05-31 01:08
导读:除了在结构上蕴涵深意,济慈对诗歌遣词造句和停顿的选择上也透露出诗歌的隐含情感。《每当我害怕》这首诗的字面含义是一位年轻诗人向他的假想爱人
除了在结构上蕴涵深意,济慈对诗歌遣词造句和停顿的选择上也透露出诗歌的隐含情感。《每当我害怕》这首诗的字面含义是一位年轻诗人向他的假想爱人表达爱意。诗歌中反复出现的“我”表明“年轻诗人”指的就是作者本人,而他对假想爱人的谈话实则是作者对于无爱状态的一种反应。诗歌中的停顿也暗示了作者的情绪。诗中出现了十个逗号,用以使表达感情的暂时停歇,而非终结。而在短短十四行中七次反复提及“我”,这种对词语的反复用运和堆砌,巧妙地反映了这位“年轻诗人”杂乱无章的思绪!
总体上讲,《每当我害怕》涉及两个困扰诗人的问题,一个是名誉,另外一个是爱情。前四行表达的是作者反复思考的问题----名誉。济慈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他迫切想要创作出华丽诗章的渴望刻画的淋漓尽致。这个主题通过对想像中丰收的描写加以形象化。丰收代表在一定时期内的收获,其中饱满谷子象征着有价值的作品。第二个四行通过运用的浪漫主义色彩对进行一系列的描述,揭示了济慈对客观世界的挚爱。比如说“夜幕中繁星的目光”和“浪漫故事的巨大的云幕征象”等语句。这些都预示着济慈将自己的现实生活融入了诗歌。
第三个四行描述了想象中的爱情,并且在表达“再也见不到你的面孔”时,诉说了诗人的淡淡忧伤。与前两小节相比,这一小节短半行。这似乎暗示了诗人在现实中渴望获得他的恋人----方妮的爱,但却无力享受。当然由于对爱情的描述比对名誉的描述短,这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待爱情的渴望不及对名誉的渴望来的热切,由此暗示他对诗歌的感情才是最强烈的。
名誉和爱情,哪一个是更重要的,诗人并没有给我们具体的答案。但是我认为在诗人心目中名誉的分量更重一些。因为诗人首先表达他对无力写出优秀诗作的害怕,随后又用相对较短的诗节继续表达他对失去爱情的担忧。并且根据诗人的个人经历,他对名誉的渴望远远超过了对爱情的渴望。所以只能说爱情对于作者很重要,而名誉是诗人终其一生想要达到的目标,更是他在文学创作道路中孤独前行的原动力。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换个角度讲,在诗歌前八行中,诗人担心自己早逝致使没有充足的时间将自然的美好风光和爱情的细腻情感用用文字表达出来。后六行充满了诗人将无法再见到爱人的略带忧伤的遗憾。突然间,“我”的害怕担忧消失了,“我”理解到爱情和名誉都将陷入虚无。至此,诗歌出现诗人由害怕转为无所畏惧的转折。特别最后两行:
“世界的岸沿,我独自站定、沉思,
直到爱情、声名,都没入虚无里。”
直击爱情和名誉的无足轻重,押韵的对句完美的表达对这些恐惧的释放。这两行似乎直接解释了济慈竭力说服自己爱情和名誉是虚无的东西,不值得留恋。但是济慈内心真的是这样想的吗?为了诗歌,济慈曾经放弃了当一名医生。并且正是因为济慈过多的重视名誉,殚精竭力才导致他英年早逝。除此之外,济慈所说的“在我死后列位于英国伟大诗人”的远大抱负也证明了他的确重视诗歌和由此带来的名誉。也许有人会用济慈的墓志铭“在此长眠者,声名水上书”来驳斥说他已经意识到名誉是过眼云烟。从一个角度讲,将一个人的名字写在水中,的确,转瞬即逝,无法长久。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水是永恒的,一个世界无法离开水而存在,所以写在水里的名字将和水这种物质一样长存与世。所以单方面以墓志铭为依据,我们不能断言济慈到底在不在乎名誉。
《每当我害怕》是一首散发着忧伤的诗歌,它涉足死亡这个题材,揭示死亡即丧失,包括丧失爱情,名誉,甚至永恒的丧失创造一切的时间。诗歌结尾的对句揭示了诗人无限的孤独和对爱情、名誉的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