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都柏林人》中的主题意象美文学毕业论(2)

2013-06-09 01:10
导读:《偶遇》、《阿拉比》在继续反抗宗教的基础上,鲜明的加入了又一主题“流亡情结”,即对异国文化的渴望。其实在《姐妹们》中也有关于异国形象的描

《偶遇》、《阿拉比》在继续反抗宗教的基础上,鲜明的加入了又一主题“流亡情结”,即对异国文化的渴望。其实在《姐妹们》中也有关于异国形象的描写:“晚饭后,躺在床上,小主人公感到自己灵魂出窍,漂泊到了遥远的地方。在风土人情都很陌生的异乡――或许到了波斯吧!”波斯在天主教人眼中是邪恶之所在,但少年却感到“心里甜滋滋的”。同样的,在这两篇中,主人公分别以逃课郊游和去阿拉伯市场展开肉体和灵魂上的历练。这一主题在乔伊斯以后的创作中贯彻始终。《一个青年家的画像》一书以斯蒂芬流亡终结;《尤利西斯》以布鲁姆一天的游历为线索展开叙述;而《为芬尼根守灵》“本身就是一部完整无缺的人类精神史,它在一个又一个梦幻般的舞台上,从史前社会漫步到未来世界”。而乔伊斯的唯一一部剧作就题名为《流亡者》,这或许源于乔伊斯流亡国外的亲身体验,但在我看来正是他青年时代对自己进行的精神上的放逐使他深刻体会了流亡的真正含义,那就是“通过对陈迹的外在透视,得以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深刻理解人们所惯常的一切,从而获取生存于其中无法得到的真知。”
    统观《都柏林人》中15篇作品,既能独立成篇又环环相扣,展示了都柏林市民从少年到青年再到成年以及在各种社会生活中精神上、肉体上瘫痪的现实,并且对瘫痪的原因作了深入的剖析。对天主教会、旧思想旧传统的吃人本质作了深刻揭露。另外还指出了都柏林、生活中的腐败黑暗,唯利是图的罪恶本质。可以说《都柏林人》中凝结的是青年乔伊斯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联系乔伊斯的其他作品,我们又能看出,除去形式上的创新外,乔伊斯其他作品中涉及的社会问题、宗教问题、家庭纠纷、人性的麻木不仁等在《都》中均有展示,而且在刻划的力度上,丝毫不逊色于其他作品。因此我们可以说《都》在乔伊斯毕生创作中属于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而他的后期创作正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和再创造。也正因为乔伊斯在创作之初便对文学最本质的问题“人”有如此深刻理解才保证了乔伊斯在以后的先锋创作中,既开拓了全新的文学艺术形式,又不失思想深度和对社会的批判力度。这也就验证了乔伊斯创作《为芬尼根守灵》时的一种思想:“对我个人而言,没有一部作品是孤立的――他们都是一个艺术整体的组成部分。”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笔者认为,《都柏林人》这部批判现实主义的小说,对于乔伊斯这位派意识流小说大师而言,绝非单纯的青年练笔之作,而是他毕生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真正理解乔伊斯的其他作品,首先必须理解《都柏林人》,《都柏林人》正是指引我们走出乔伊斯迷宫的“阿里阿德涅的线团”。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
[1]乔伊斯,孙梁译.都柏林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2]乔伊斯,黄雨石译.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3]乔伊斯,萧乾译.尤利西斯.上海:译林出版社.1995年版.
上一篇:论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与现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