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批判与重返自然的和谐一一浅谈乌热尔图生
2013-06-18 02:00
导读:英美文学论文毕业论文,文化批判与重返自然的和谐一一浅谈乌热尔图生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关键词:文化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文化多元性;虚假生
关键词:文化批判;人类中心主义;文化多元性;虚假生态保护主义;生态和谐
摘要:乌热尔图文学创作的生态思想丰富而成熟,他认识到“文化危机是导致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本文着重对乌热尔图生态思想的文化批判部分做了解读,发现在许多小说和理论文章中他多次对“人类中心主义”、“虚假的文化保护主义”等导致生态危机的错误意识加以批判,倡导“以为母亲”,“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现,他坚持民族的“自我阐释和“声音的不可替代,追求文化的多元性,进而推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研究和模式的变革,以维系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
生态文学是探寻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的文学,文化批判是生态文学作品的突出特点。美国的科学史家林恩·怀特(Lynn White)的著作使我们认识到生态问题远远不止是科学问题和问题,生态危机是文化危机、人文危机,甚至是人性危机,更准确地说生态危机是人类主宰地位的危机。杰出的生态思想家唐纳德.沃斯特也明确指出:“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在生态系统自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要渡过这一危机,必须尽可能清楚地理解我们的文化对自然的影响。”乌热尔图一直执着于探寻鄂温克族的深层文化意蕴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关系,他对那些随意践踏自然的身体和尊严的“人类中心主义”大加批判;同时,他面对古老民族文化的逐渐消散痛心疾首,他要喊出弱小民族不可替代的声音。他认为多元化的民族文化依赖于多样化的生存空间,文化多元是维系生态平衡的保障。文化批判—正是乌热尔图的作品生态思想最为’可贵最为成熟的部分,本文将就这部分生态思想作初步的整理和阐释。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一、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第一个对人类中心主义发起直接批判的是生态思潮的始作俑者、杰出的生态思想家和生态文学家卡森。卡森认为,人类竭泽而渔地对待自然,其最主要的根源是支配了人类意识和行为达数千年之久的“人类中心主义”。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乌热尔图发表了《大自然一任人宰割的猎物—麦尔维尔的1851》,《有关大水的话题》、《猎者的迷惘》、《依偎在大自然怀抱的新人》、《阅读<白鲸>札记》和《生态人的梦想》等一系列有深刻见解的理论批评文章,生态思想越来越成熟,以至形成了他自己的生态理念。在这些作品中,乌热尔图提出人类是生物社会的一部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盛行给予了严厉的批判。作家尖锐地指出如果人类的科技文明和文明继续违反自然,把 人类的发展建立在掠夺自然资源的基础之上,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矛盾的话,人类将与整个地球一同陷人灭顶之灾。
那些伐木人最大的炫耀是他们的采伐量。当你听到1.3亿立方米的木材运出大兴安岭的时候,不必赞叹,那只是正式公布的大大压缩了的生产数字,虽说它表明大兴安岭林区开发以来的生产总量,并不包括数十万人口若干年来为越冬取暖烧掉和无端耗费的堆积如山的木材,其实两者加起来,才是一个无法估算的天文数字。
“当这庞大的森工的所有开销,包括贪官污吏们的所有挥霍,统统由伐倒一棵棵鲜活的树木换取的利润去支付的时候,不堪重负的大兴安岭早已在呻吟、哭泣!”
上段文字出自乌热尔图的文化散文《大兴安岭,猎人沉默》,在这篇文章当中作家痛苦的说道: “而对将要失去森林失去草原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我剩下的只有难抑的叹息,还有绵绵的心痛。”‘3,乌热尔图认为人类享用、掠夺了自然资源后,又不可饶恕地做出了涸泽而渔的灭绝自然的残忍行为,是人类的利欲熏心、自我膨胀的结果。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乌热尔图在(有关1998年大水的话题》中阐述:“当我们怨恨无情的洪水之时,更应该深刻地反省我们自己,反思我们那并不光彩的过去、反思我们头脑中隐含着的愚昧的观念、反思我们一贯对大自然采取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还有我们那与长远利益相矛盾、相冲突的行为。”‘引作家在创作中不止一次地阐述了这些生态思想,这与生态批评家所提出的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实际上这正是乌热尔图生态思想的一面旗帜。
生态思想家赞成在处理社会问题时坚持人本主义原则,尊重人、维护人权、捍卫公平正义;乌热尔图反对“人类中心主义”,主张坚决摈弃“唯发展论”,并不是反对以维护人的当前基本的生存权利为目的的人本主义。他认为要把自然当作母亲,在向大自然索取的时候,要有节制,疯狂无度、榨干母体的血肉,使其无法恢复,那么来自自然最大的惩罚就是“母亲”将收回人类所得一切,就会令这个不懂事的孩子终生监禁:他认为人类应以生态环境的整体利益为最高利益,要肩负起自己的生态责任,万物生灵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应该得到尊重,对待自然要想对待母亲一样,懂得回馈,这才是人类发展的光明前景。
二、对文化多元性的生态诉求
乌热尔图在许多作品中表达了对失去的原始家园的留恋,“但更主要的是惟恐整体性的鄂温克文化被‘切割采样’、‘改头换面的占用’;故而力图将现实、与部族神话、传说、图腾,寻根溯源,集纳些‘隐形文本’,‘阐释整个部族 的精神世界,使其更具凝聚力与民族意识,以便同其他生存群体相区别’,这也正体现着绝大多数弱势民族对与强势文化的“过度交流”的抵御。
(科教范文网 lw.AsEac.com编辑整理) 在90年代,乌热尔图迅速接受西方尤其是欧美新文化理论,吸收了后殖民理论的反抗性的质疑性的思想。乌热尔图的文化散文《大兴安岭,猎人沉默》中写道:“如今,大兴安岭中独有的‘声音’被‘替代’,我们听到的只是铺天盖地而来的砍伐者和滥垦者的喧嚣。而那独有的‘声音’被‘替代’,不仅表现在生存环境上,在其它范围,如文化方面、如民族习俗方面,也面对种种的‘自我阐释权’被他人占有的现象。”乌热尔图坚持着对母族文化的自我阐释权、拒绝任何文化猎奇者对母族文化资源的盗用这种思想呈现在他的《不可剥夺的自我阐释权》、《声音的替代》、《弱势群体的写作》等文化
人类学理论文章当中。乌热尔图拒绝任何文化猎奇者对部族文化的盗用并不是要去追求狭隘的种族中心主义。这种不能剥夺的自我阐释权其实彰显的是述说的渴望,他是想要大声疾呼:在多民族共存、同求发展的国度中,不要以强势文化的居高点和不公正的历史偏见去“曲解”或“误读”其他文化,随意去做“声音的替代”,这种剥夺他人自我阐释权的行为造成的后果是对此种文化的歪曲,必然消减其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的声音,是对整个生态文化的消减,其最终后果就是造成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说,“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反映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因此不同的自然环境就会有不同的文化”,同样,多样的自然环境是多元的文化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如文化中的宗教、图腾、文学、绘画、歌谣、
舞蹈、工艺、庆典等等众多方面无不以人类与大自然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为内容,无不呈现出人在自然生态中受到的教化心态,占有掠夺破坏了这些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则必将破坏这些文化赖以生存的根基。西方文化相对主义承认所有文化是平等的,实际上,在西方人眼中的那些弱势文化并没有享有平等的权利,印第安文化被无端扭曲,玛雅文化更多地沦为科学的对象,埃及文化更多是经常被用来作拍影片的背景,神秘的东方文化就是附庸风雅的饰品。在现实生活中弱势文化还是被排斥的“他者”,这仍是源于西方根深蒂固的殖民心态。而实行某些人所奉行的单纯的“全球化主义”,“单一文化主义”,.无视那些弱小文化,或叫“异质文化”的自我阐释,则是在消灭文化多元性,从长远来看,这必将使整个生态系统失去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