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江湜诗歌的“诗史”价值_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2)

2013-05-08 01:10
导读:五古《志哀九首》是一组描述江湜及其家人在太平天国战乱中危险经历与苦难处境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诗人一家的经历,展现了江南广大地区无数百姓

  五古《志哀九首》是一组描述江湜及其家人在太平天国战乱中危险经历与苦难处境的作品。更重要的是通过诗人一家的经历,展现了江南广大地区无数百姓在这次战乱中经受的苦难和受到的冲击,当在江湜全部诗歌创作中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其一有云:“即生太平时。局促殊可怜。况兹遭乱离,愿死恐不先。”其三有云:“可哀哉江南,地穰财赋稠。国家恃以富,历岁二百秋。一朝窟豺虎,岂独苍生愁?”其四云,“记昨负米归,心痛惨人室。前夕邻村烧,贼来势飘忽。吾母素性刚,训女以死节。吾父淡荡人,生理恒守拙。羞以衰白年.流离事行乞。命我挈一弟,两口犯险出。出者善保躯,宗祀未宜绝。尚有两子留,效死共蓬荜。是时我有语,未吐气先咽。欲留非亲心,欲去是永诀。仰天苍穹颓,蹋地后土裂。翻愿受贼戕,痛以一刀毕。有女尚牵衣,叱之付遑恤。记兹庚申年,五月十五日。角直镇西桥,生人作死别。”其八有云:“廓廓乾坤中,几处免锋镝?故里既为墟,危邦亦难过。甘从道路行,处处望乡国。痛哭自日下,泪添海水溢。生为无家人,死作他乡鬼。”其九有云:“肉有化作土,骨有扬作尘。独此望乡心,虽死长为魂。我欲竟我语,哽咽难重陈。写作诗九章,与汝添悲呻。九诗合阳数,还望翅阳春。”倦古诗《后哀六首》再次记录了因战乱冲击,诗人弟弟携眷从上海乘船到福州的经历和苦难,与《志哀九首》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一开头写道:“吾生J睢有哀而已,双鹊无端来送喜。心知骨肉贼中来,所痛九原独不起。死者不可生,生者幸无死。不死者来复相见,以此志哀哀至矣。” 
  太平天国起义对江湜生活和心理造成的影响相当重大.还有多篇诗作,从不同角度反映这一历史事件,集中表达他对太平军的仇恨恐惧、忧时念乱的情怀和杀贼立功的决心。《二月二十日在营务处作》云:“二月寒无一日晴,天将杀气薄春城。风吹夜雨止还作,客治军书愁到明。民力尽供官里用,将才偏在贼中生。忧时事事堪流涕,会见东南地尽倾。”  大学排名
  《陷贼后避居僧寺题壁》云:“我杀一贼贼杀我,此身小用奚其可。欲鏖万贼决一死,安得俄招百壮士。腰间雄剑三尺鸣,按之人匣销其声。剑乎有志扫狂寇,且忍风尘万里行。”《福州府席上》云:“自讶烽烟隙处身,论文樽酒此何因?便须烂醉华筵上,不念江南人食人。”嘴‘江南人食人”的恐怖场面,是诗人对战乱局势下百姓处境与命运的描述,令人恐怖,当是有现实根据的写实之笔。《昨夜》云:“马知警报剑知雠,未信余生抱恨休。昨夜梦中呼杀贼,隔墙惊起老苍头。”梦中呼杀贼”则是作者平定战乱决心与期待的又一次直接表白。《闻官军进攻苏州》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家乡终被收复的喜悦心情,虽无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无限快意,但也是江涅诗作中难得一见的喜悦心情的表露:“此时投笔起,欲去助挥戈。杀贼为京观,平吴奏凯歌。无惊我邱垄,重履汉山河。只作农夫殁,余生幸已多。”倦:《悲歌》云:“贼未杀我,我有余生。我不杀贼,余生无名。闻贼酋之受缚,将献俘于帝京。切小臣之家仇。愿一脔以为羹。惟天阍之难达,望先陇兮泪倾。 
  补天兮天缺,填海兮海盈。尽吾年以永痛兮,志手枭此贼而无成!”题下有注云:“时大军克复江宁,伪忠王李逆就擒。李逆盖前陷苏州者。”嘴,此诗慷慨遒劲,恺切动人,充分表达了诗人有心杀贼无路请缨、家仇虽报却未亲手枭贼酋之首和家乡虽复却心有余痛的复杂心情。 

  在另一些诗作中.江湜通过对战后地区社会状况的真实反映,特别是对某些重要细节的细致描绘,传达战争与动乱造成的严重后果,给人巨大的心灵震撼。《有自杭城来者道经浙东各郡县述所闻见无涕可挥采其语为绝句十首》堪称代表。其一云:“武林二月新收复,掩骼曾劳役万夫。却问旧时丛葬地,半为沟壑半为涂。”万夫劳役,掩埋尸骨,原来丛葬死者之地已面目全非,再难找到葬身之地了。其五云:“原田前岁流人血,壮草丛高二丈余。蝇大如蝉蚊似婕,尽征目见语非虚。”遍地流淌的人血将丛草养得特别高大,也将蝇蚊养得特别硕大,这是何其惨痛之象。其七云:“燕巢于树略知春,投宿无从问水滨。裹饭疾行义乌县,百三十里始逢人。”原本富庶之乡已变得荒无人烟。满目凄凉。其八云:“多逢人骨少逢人,千里行来惨是真。犹记龙游泊船处.髑髅傍桨啮沙痕。”路走来所见,骸骨多于生人,髑髅犹啮沙痕,仿佛死不瞑目,犹然含恨。此等情景,实在凄凉已极,惨不忍睹。

太平天国起义对江湜的影响是多方面而且深刻的,在后期所作哀悼师友的诗作中,诗人经常将死者的不幸、个人的遭遇与动荡的时局、战乱的冲击联系起来,使这类诗歌具有了更加具体深刻的时代内涵,诗人的情感也表达得更加充分。《有吊而作二首》云:“客里怜君病不支,名心宛转尚如丝。四书文为科场用,赚到生人作鬼时。”又云:“东南初动十年兵,知待何年再太平?君去泉台须缓步,转轮莫即到来生。”Ⅲ卷“死亡虽然不幸,但因为东南战乱难平,遂劝说亡者不要急于再轮生为人,诗人自己的人生困苦Fh此清晰可见。《吊邵笏思潘名》亦云:“哭尽亲朋作国殇,漫逃劫外阅悲凉。余生似我方祈死,正命如君曷足伤。应是夜台堪避世.若论魂气总归乡。一官不润书生骨,旅瘗吴山岁月长。”动荡的时局与生活的艰辛,竟令诗人产生生不如死的情绪。《挽陈少香丈三首》之三云:“相识兵端未动前,十年离聚儿诗篇东南渐乱君方老,岁月犹多我自怜。不死更看何世界,尽穷终算尽天年。在乡在客同黄土,清故诗人要墓阡。”虽是悼念前辈之逝,但每多感伤自己命运之思。“清故诗人”之念,已经如此清晰地出现在江湜诗作中,可见他临终遗命自己碑碣所书“清故诗人江j叟叔之墓”端非偶然,实是他中年以后对自己命运与处境的清醒体认。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江湜毕竟是对民生苦难多有了解、对现实社会问题多有思考的平民化诗人,因此他在表现战乱频仍、动荡不安的社会状况的同时,并未放弃对这些问题的根源进行深层次思考,其诗的“诗史”价值也从另一角度得到了展现。《送友人之官》中就曾提出从根本上固民本、得好官、遏动乱、清天下的认识:“一千三百县,积成天下形。每县得好官,天下长治可。何缘有盗贼?盗贼非天生。天生不为盗,为盗谁激成?……我悲东南既。何日销甲兵?杀贼岂El少,于贼无亏盈。如草在广原,芟东而西萌。所当急本计,先固蚩蚩氓。使民不为盗,盗乃不日赢。杀一即少一,庶几风尘清。” 
上一篇:《阿Q正传》是喜剧吗?_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