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圣经》原型(2)

2013-05-20 01:19
导读:二、艾克伯格医生:上帝之眼 艾克伯格医生是又一个《圣经》原型。他是某眼科医生的一幅大型广告画,屹立在西埃格与纽约间约一半路程的地方,“一个诡

  
  二、艾克伯格医生:上帝之眼
  艾克伯格医生是又一个《圣经》原型。他是某眼科医生的一幅大型广告画,屹立在西埃格与纽约间约一半路程的地方,“一个诡秘的农场”,那里正是梅特尔被黛西撞死的地方。小说多次突出艾克伯格医生的那双硕大无比的蓝眼睛。姚乃强认为,在众多象征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他的那双眼睛。艾克伯格医生形象在小说中一共出现六次,且从始至尾都被威尔逊视为俯视人世的上帝之眼。
  艾克伯格医生的眼睛首次出场时,由于年月已久,日晒雨淋,已暗淡无光,“不过仍然若有所思地注视着眼下这片阴沉沉的灰土堆”。当汤姆去见梅特尔时,那双眼睛目不转睛地注视他,以至汤姆莫名其妙地冲着双眼抱怨起来。梅特尔被撞死前一天,威尔逊已发觉妻子偷情,却不知奸夫是汤姆。汤姆同梅特尔偷情,却在威尔逊面前飞扬跋扈。梅特尔死后,威尔逊开始追查凶手。他虽不知谁是凶手,但他确信上帝公道,因为他一直把艾克伯格医生看作上帝。他告诉邻居米凯利斯,他曾把梅特尔领到楼上窗口,让她面对那双眼睛忏悔。他警告梅特尔,上帝已看见一切,她的行为骗不了上帝。当威尔逊沉浸在充满神秘口吻的谈论时,米凯利斯吃惊地发现他正盯着艾克伯格医生的眼镜,不过这时那双眼睛刚刚从夜色中显现出来,黯然无光,大而无神。上帝的眼睛失去了神圣感,预示着上帝之子盖茨比将为灰土堆前的血案而受难,威尔逊也将陪同盖茨比走上十字架。
  盖茨比葬礼上,寥寥无几的来宾中有一个绰号“猫头鹰眼”的参加者,他曾是盖茨比生前宴会上一位不请自来的“客人”,他在葬礼中反复擦拭眼镜,让人想起艾克伯格医生那模糊的眼镜。“猫头鹰眼”的出现象征盖茨比的“精神之父”上帝前来参加葬礼。对比盖茨比亲生父亲盖茨先生,他倒像是有名无实的约瑟。

大学排名


  
  三、汤姆夫妇:犹大与撒旦
  黛西和汤姆也是两个隐蔽原型。天主教女子“黛西”本意“像鲜花一样”,实则是对犹大原型的戏谑模仿。黛西最初在盖茨比心中是天使化身,是他梦中的乐园意象。盖茨比从改名那刻起,就开始追求心中的美和善。当盖茨比第一次亲吻黛西时,她像鲜花一样为他绽放,这个理想化身就完成了。盖茨比的梦想变得有血有肉起来,同时也开始了悲剧:正是黛西嫁祸于人使他成为替罪羊。盖茨比为吸引黛西,频繁举行宴会,这些聚会像伯沙撒盛宴。盖茨比同黛西团聚虽有欣喜,更多是不安,这同耶稣受难前的直觉类似。车祸发生那天的午餐是盖茨比“最后的晚餐”。餐桌上,黛西有意向汤姆透露她和盖茨比的暧昧关系,这对应犹大出卖耶稣情节。等到在旅馆发生争吵时,盖茨比洞察到黛西本质,他发现“她的话音里充满了金钱”,犹大为三十块银元出卖耶稣,黛西的金钱欲念必使她抛弃盖茨比。当她撞死梅特尔后,就同汤姆逃之夭夭。
  汤姆体魄健壮、头发稻黄、态度傲慢,一双发光的眼睛在脸部尤为突出,咄咄逼人。他的肩膀在薄薄外衣里稍稍一动,就可看到大块肌肉频频牵动。这是一个力拔千钧和残酷无情的身躯,活脱一个魔鬼。像撒旦一样,汤姆先引诱黛丝,蜜月没完,又和其他女子私混。汤姆不断哄骗威尔逊,要给他一笔生意,暗中却同梅特尔偷情。梅特尔被撞死后,他又怂恿黛西嫁祸盖茨比,并唆使威尔逊枪杀他。像耶稣和犹太祭司的犹太本原一样,汤姆同犹太祭司有切合处,他同盖茨比均来自中西部。汤姆自小家境富裕,挥金如土,却对过时的一套“救世理论”感兴趣。像耶稣受难前备受犹太祭司和贵族长老无端指控一样,汤姆以“白种人理论”极力维护本阶级权威,视盖茨比为外来入侵者。汤姆和黛西实则一丘之貉,两人将盖茨比推向断头台。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小说对《圣经》原型的戏谑性模仿,不仅有利于人物刻画和情节叙述,也讽刺性地展现了一个以财富、身份和地位包装的现代耶稣的“美国梦”的发迹、壮大、痛苦和幻灭的过程,这既加深了小说深层次上的批判意义,又收到了耐人寻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姚乃强译,人民出版社,2004。
  [2]廖诗忠:《圣经故事》,宗教出版社,1996。
  [3]常耀信:《漫话》,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上一篇:海明威的创作分析及人生哲学的现代意义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