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2)

2013-06-15 01:35
导读:废名也追求一种超指代功能的诗意,如《桥》中“然而到底是他的夜之美还是这个女人美”,语言已无法表达出程小林的真正思想,于是废名便以这种“假

  废名也追求一种超指代功能的诗意,如《桥》中“然而到底是他的夜之美还是这个女人美”,语言已无法表达出程小林的真正思想,于是废名便以这种“假象见意”,让读者去揣测程小林的真正所思。
  用极富张力的词汇描写大自然的美景,将色彩形容词用作动词,在废名的小说文本中经常出现。《桥》中写杨柳是“哑着绿”,使我们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古诗词“春风又绿江南岸”,极其传神地表达了大自然的美景。另外,直接把古诗词插入文中,与故事中的情景相映成趣,去表现一种生活,一种意境,这在废名小说文本中也是极其常见的。如《桥》中“琴子心里纳罕茶铺门口一棵大柳树,树下池塘生春草”,“青青河畔草,骆驼大踏步走”;《莫须有先生传》中“莫须有先生脚踏双砖之上,悠然见南山”等等。

  三、多语融合 浑然天成
  
  在废名小说文本中,欧化语言、方言、俚语、俗谚,乃至儿歌、戏曲曲词等多种语言纷然呈现,又融合在一起,使其小说文本特别耐看、耐读。
  在语言的混融方面,废名常常将古语与今语很突兀地镶嵌在一块,以此构成了一种特殊的意指效果。如《莫须有先生传》中“老太婆简直有点生气,皱起眉来,这一低眉,她把她的莫须有先生端端正正地相了一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了……”有时会将雅语与俗语相组接,呈现出一种互文互讽的效果。如“她在家里,饿死事小,得沏一壶茶”。有时也会在对话中使用地道的方言、俚语,而描摹心态,描绘景物时则多用俗语,叙述者讲述故事时既用官话又用地方话,描写时又把方言、官话、甚至典故诗词混杂在一起。这在《莫须有先生传》中表现得特别突出。如方言运用“这个太阳把我讨厌死了’,“有场秋语坐在那儿说”,诸如此类的混融语言,在废名小说中比比皆是。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有人认为废名写小说是在做诗,刻意求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本人也曾明确地说过:“当时有人笑我十年造‘桥’……其实‘桥’写了一半还不足,‘莫须有先生传’计划很长也忽然搁笔”③,都是由于他过分追求语言的韵味所致。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隔了一部分读者对其小说的介入与理解。因为一般读者常囿于传统的读法,惯于去寻找小说的故事性,而不是仔细耐心地去玩味、思索、琢磨小说混融的语言,尤其对追求娱乐性的一般读者,要读懂废名的小说的确有一定难度。不仅普通读者,当时一些大作家如周作人也说读懂废名的小说不易。
  废名的小说文本非常讲究语言的选择与诗意,他自己曾说“运用语言不是轻易的劳动,我当时付的劳动实在是顽强”,“一枝笔简直就拿不动”④。废名又是“‘最能用文字记述言语’的一个人”⑤。因此,废名语言的表现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一般作家常用语言的一次有意的强有力冲击和反叛,但有时也偏离了常规。所以,对废名小说语言的独特性,我们应以客观的态度去认识,既认识其优点,又要认识其不足。
  废名对语言的精雕细刻,仿唐人绝句,极简省,注意炼字炼句和语言的丰富性、多样性,“不肯浪费语言”⑥。目的是以此作为他小说文体营造的一种手段,表面上是斟酌文字,实际是为了通过简练的文字叙述,给读者传达出一种美的意境和情趣,一种耐人咀嚼的韵味,调整自己的思想情感的表现,展现自己在精神、上的超越追求,增强其文体的艺术功能。清人沈德潜曾说:“古人不废辣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近人挟以阅胜者,难字而已。”⑦废名小说的炼字炼句使其小说真正获得了独具“诗化”的艺术魅力。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通过对废名小说语言的分析与探讨,我们可以看出废名小说语言的独特性以及他在语言上的大胆追求。他小说语言的创新一方面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他个人对人生独特的感受方式和艺术追求所致,尤其是他在小说文本中追求简练、诗化的语言,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他在艺术和精神上的自由追求。废名的小说语言有“文字工夫,文字情趣”,而不是不可解的。真正有意味有价值的东西都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得到,废名小说的语言正是这样,读者只有努力思索、体味,才能有收获,也才会得到一种虽显简单、混融和苦涩但又不失隽永、含蓄的美的语言体验。 

  
  ① 废名.说梦[A].冯文炳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版,第323页.
  ② 汪曾祺.关于小说语言(札记)[A].小说文体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8月版,第3页.
  ③④⑥ 废名.废名小说选·序[A].废名小说选[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11月版,第2页,第3页.
  ⑤ 沈从文.论冯文炳[A].沈从文选集(第五卷)[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294页.
  ⑦ 沈德潜.说诗晬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9月版,第241页.

   [2] 

上一篇:四面楚歌、腹背受敌 下一篇:试析瞿秋白散文中的忏悔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