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时空更迂中的文化思索——解析黄修己《我的(2)
2013-07-27 01:07
导读:必然少受旧文化的缠绕和羁绊,因此有蛮气,这和北大学统的独立独为又有某些的相通之处。广东,也即岭南地区成为作者对中国新的文化建设出路所在的
必然少受旧文化的缠绕和羁绊”,因此有“蛮气”,这和北大学统的独立独为又有某些的相通之处。广东,也即岭南地区成为作者对中国新的文化建设出路所在的象征,这种新文化,是建筑在中华故地坚实的土壤上,带有芳郁的启蒙和批判气息,并是能适应新的时代背景下的茁壮发育,这正是福州—燕园—广州所带来的启示意义。
岭南有自己的弱点,“文化不发达”,岭南的缺憾是具体地域的,但也是中国文化弱处的局部表达。作者寻求着可能调整的方式,这便是与北大传统一脉相承的精神路线。先是作者给予重注的关键词“承继”在新语境下的阐释。第一是文化的示范品质。这是文化风格的树立—《呼唤广州的“老舍”》,为“后辈作家准备可供站立的肩膀,让他们可以在高起点上继续攀登;第二是对文化规范的构建,是“针贬社会风气,匡正世道人心”,以合理的规范作为正确的承传楷模。
其二是主体性的强调。这是当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精神生产得以健全化的选择,是对于北大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的根本内核。承继与主体性互为联合,坚持主体性才能对承继中的优劣作正确的筛选;主体性承继了近代来知识分子不再依附于统治阶级的独立自主的可能,同时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保留文化的批判性意识。
文化建设的架构最终指向人的建设,这再一次呼应了五四“立人”的主题,这是本质的所在:“文化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人的问题,文化建设也就是人的建设。”(《文化建设就是人的建设》)作者从“承继”和“主体性”的阐开指向主体的人的发展,为文化建设的路径作一深人的剖析。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可以看到,黄修己以“三角地”为空间转换的立足点,中国的文化在空间的辗换中于时间的流逝里健步行进,福州、燕园、广州便是这条行进的线路。当时空的展开定格在20世纪的广东岭南,当代中国建设发展的焦点所在时,古老的中华文化该作怎样的走向,岭南在此是作为中国文化出路的典型模式来思索的,承继和独立是这种文化的精神内涵。作者以燕园为激情力注的第一角,是对精神倾向的选取,而后延伸至了岭南—精神实践的最终投放地。“情系燕园”,“梦回故里”,“情”与“梦”都是抽象的名词,是思想腾飞的支点,“路转岭南”,踏实的落脚处被安放到岭南,路虽长远,但稳在脚下,只需是务实勤勉地行走。黄修己先生以散文来梳理中国文化的前进路程和个人构想,于当代岭南文学史上起到承先继后的文学风范,也以个人的精神榜样召唤年青一代对中华文化的自我承担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