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分析曹文轩小说创作中的传统美学元素

2013-08-01 01:07
导读:现当代文学论文毕业论文,分析曹文轩小说创作中的传统美学元素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论文关键词:儿童文学;中国传统美学;曹文轩小说

  论文关键词:儿童文学;中国传统美学;曹文轩小说
  论文摘要:曹文轩是当代文坛上最为引人注目的儿童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及通过他的作品所传达的深厚的人文精神与美学精神引起了国内外文坛的广泛关注。他的小说个性鲜明、独具风格,有着古典主义的审美情趣。本文通过分析其小说创作中洁净纯真的儿童视角、自然怀旧的人性人情以及静谧古典的意象意境,来研讨曹文轩在创作方面的美学追求对于中国传统美学的传承与发扬。

    曹文轩的小说诞生于中国传统的艺术土壤之中,其散文化笔法,诗歌般的意境,恬淡的艺术风格以及轻灵的叙事语言给读者带来了美的艺术享受。在80年代他就己以《弓》、《古堡》、《再见了,我的小星星》等作品响誉文坛,近几年他推出的《草房子》、《红瓦》、《根鸟》不仅受到读者的喜爱,也得到了评论界的认可,从冰心文学大奖到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从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奖到国家图书奖,可谓屡获殊荣。曹文轩小说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最重要的是他的小说呈现出与中国传统美学的亲密关系,富于鲜明的本土文化色彩,契合我们中国读者的审美心理和阅读期待。这些作品不仅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也得到了成年读者的赞誉。读曹文轩的小说,往往被故事中流露出的洁净纯真的儿童视角、自然怀旧的人性人情、静谧古典的意象意境所深深打动。
  一 洁净纯真的儿童视角
    综观曹文轩的小说,我们不难发现其大部分的作品都选择了儿童视角作为其叙事的逻辑起点。儿童的眼光是天真无邪的,儿童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在丑恶中发现趣味和诗意。儿童以具象性的细节记录、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知,生动传神的细节以新鲜的感性特征冲击习于抽象的人们的感官,激活人们被格式化的古典美感。当儿童以明澈单纯的眼光,在人们熟视无睹的场景中过滤出别致的美与纯真的诗意时,便给人业已麻木的心灵带来震颤。可以说,运用儿童视角,是作家达到给读者带来强大审美冲击的一条有效途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在中国的古代文论中,关于在文学中运用儿童明澈单纯的眼光创作可以导源于老庄提出的“复归于婴儿”,接着孟子也论述了“不失其赤子之心”,还有汉代刘劲提出了“人物之本,出乎情性”,秘康也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等观点,到了晚明时期的李赞更是在他的文论中就鲜明地提出  “童心说”,并对“童心”作出了详细的解释:“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显而易见,李赞认为“童心”即是“真心”,是一种纯洁的、未受官方御用思想侵蚀的“最初一念之本心”,是人们在儿童时代所具有的那种真率自然、天真活泼的性格,是人心空明纯净的本然状态,与后天被熏陶过的世俗之心相对。李赞又认为,如果“童心”为学问义理所障碍,那就会出现“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抵;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可见,童心对于文学创作是何等的重要!他指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苟童心常存,则道理不行,闻见不立,无时不文,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要创作出“天下之至文”,以儿童一样纯明洁净的眼光和心态去看待这个世界、去描绘这些人事是十分重要的。
    曹文轩在吸收中国传统文论的基础上对于儿童视角有其自己的解释的。他在评论现代作家沈从文写作中的儿童视角的问题时,引用了“婴儿状态”这一概念来表述,并对此进一步阐释说:“‘婴儿状态’是人的原生状态,他尚未被污浊的世俗所浸染。与那烂熟的成年状态相比,他更多一些质朴无华的天性,更多一些可爱稚拙和迷人的纯情。当一个婴儿用了他清澈的目光看这个世界时,他必要省略掉复杂、丑陋、仇恨、恶毒、心术、计谋、倾轧、尔虞我诈……而在目光里剩下的只是一个蓝晶晶的世界,这个世界十分清明,充满温馨。”尽管“婴儿状态”这一概念本身用在曹文轩的儿童视角上并不一定准确,但借其内涵对儿童视角的“诗化”功能进行说明倒也颇为合适。儿童重直觉的特点,使他们更容易把握生活的美好与诗意,正如汪曾棋谈论儿童时说:“他们最能把握周围环境的颜色、形体、光和影、声音和寂静,最完美地捕捉住诗。”也许正是这种特性,使生活中许多不美,甚至是丑陋的东西,经过儿童视角传达给我们的已不再是丑,而是一种美丽与谐趣。在常人看来,病是痛的,药是苦的,但我们通过曹文轩笔下的桑桑看到的药与病皆非如此,而是一种温情,就连熬药的小红炉也是小巧别致的,装药的黑瓦罐也是质朴优雅的,一切都那么富有诗意。在少年眼中,不仅正常生活是充满情趣的,就连社会动荡的那十年,也同样有其美丽之处。《红瓦》中多次描写文革时期文艺宣传队活动的场景,而身在其中的少年林冰对此并无认识,他以孩子新奇的眼光去观察描述排练过程的波折、角色的竞争调换、人们提高艺术技巧的磨练、演出的场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恩恩怨怨。《红瓦》没有回避文革动乱给油麻地小镇的人们带来的冲击,小说中对大串联、大辩论、造反夺权、武斗的动荡作了全程式描写。这些都是从少年的兴奋点和认识力去观察描绘的,当我们沉浸于生活的美感与诗意中的时候,无法忽视儿童视角对生活的“净化”作用。在普遍迫求思想、追逐深刻的当代,曹文轩却通过其对少年独特题材与视角的准确把握,给读者带来浪漫纯真的审美享受。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二 自然怀旧的人性人情
    曹文轩的小说创作,是将生活积淀中最感动的部分来与读者交流,他的小说描写的多是家乡苏北平原少年成长的经历,苏北平原的景物、乡俗和民情、少年成长故事的曲折生动、心理细微隐秘的变动都以一种回忆录般的亲历性笔触书写出来,折射出一定的自传色彩,这里有作家早年生命体验的记录,是对自我成长经历的回溯,表现出对中国古代“发乎自然”的美学传承。

    “自然”在哲学意义上本是老庄之学的基本范畴,指事物的本然性,其旨在于反对人为。由哲学范畴转化为文学观念,“自然”的含义用司空图的说法是“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予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水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其核心是不事雕琢的真情流露。刘棍的“情动而辞发”,钟嵘的“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李贷也在《读律肤说》对“自然”作过明确的阐述:“盖声之来,发生情性,由乎自然,是可以牵合矫强而致乎?故自然发于情性,则自然止乎礼义,非情性之外复有礼义可止也。惟矫强乃失之,故以自然之为美耳,又非于情性之外复有所谓自然而然也。”这说明创作的激情根源于作家的真实感受,作品的思想则是作家感情的自然抒发。曹文轩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滋养下成长起来的作家,他的小说很灵巧地对古典的艺术规律加以发挥,努力调动他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心理体验,创作出“发乎自然”的作品。因而,我们可以看到从童年桑桑到少年林冰都投射着作家的影子,一个在女孩子面前永远害羞、在爱慕面前总是怯懦的孩子内心敏感多情的细微波澜,是相当私人化的心理体验。无论是桑桑与纸月,还是林冰与陶卉,或是谢百三与秋,皆是如此。这也许是作者心灵深处最隐秘的青春期记忆,刻录着最柔软的情感信号,才被作家不惮雷同地重复播放,有一种“不事雕琢的真情流露”,

上一篇:试析“散文热”原因解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