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荷塘月色》想到景物描写的分寸把握问题(3)
2013-08-16 01:05
导读:月光等,我们便只知道是写荷塘,而荷塘有什么特质,什么心境下的荷塘却不得而知。朱自清笔下写的是层层的叶子、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白花的情态是袅
月光等,我们便只知道是写荷塘,而荷塘有什么特质,什么心境下的荷塘却不得而知。朱自清笔下写的是“层层的叶子”、“ 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白花的情态是“袅娜”的、是“羞涩”的,而“缕缕清香”有如“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若有若无,更有“脉脉的流水”,静静地藏在“叶子底下”,“ 不能见一些颜色”,这便将景物锁定在一个作者特定的心绪下,即大革命失败之际,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找不到出路、压抑已久而又暂时得到排遣的淡淡的哀愁和喜悦,而不是那种痛快淋漓的大喜大悲,这种喜悦是淡淡的、朦胧的,蝉声都可以把它冲得无影无踪。这就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带着他特有背景和特殊个人感情的“荷塘月色”。如果没有具体性对于我们联想的限制,则作品很容易成为概念化、抽象化的东西,而缺乏感人的力量。
事实上,上述二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本文只是为了说明方便把它们分开了,“三分”也好,“ 六分”也好,既是具体的,又是概括的,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既能启发联想,又能限制联想。这就是景物描写的分寸把握问题。
[1]钱钟书.《谈艺录》.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8月出版。
[2]司空图.与极浦书。
[3]竹庄诗话,中华书局,1984年05月出版。
[4]诗人玉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