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lw.nseac.com小编为您提供一篇关于平晕丸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研究的临床医学,欢迎参考!
【摘要】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经验方平晕丸配合西药治疗脑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例脑后循环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平晕丸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据临床症状改善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以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脑后循环缺血以加用中药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好。
【关键词】 脑后循环缺血;中西药结合;平晕丸
脑后循环(椎基底动脉)供应大脑半球后2/5区、部分间脑、脑干、小脑、内耳和高位颈髓的血液。脑后循环缺血的临床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二是慢性脑供血不足。椎基底动脉TIA是短暂的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相应脑供血区的局灶性缺血及短暂性神经功能缺失[1]。其发作呈现局部性、短暂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其主要症状是眩晕和平衡失调。而慢性脑供血不足则是以头脑晕乎不清、头重脚轻走路落脚不稳不准、视物疲劳或复视、耳鸣耳聋、嗜睡多睡精神不足等。从2004年5月开始用中药验方平晕丸治疗气虚血瘀型脑后循环缺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总结从2004年5月—2010年6月经治的脑后循环缺血(符合中医内科学眩晕气虚血瘀型诊断标准的)98例,其中椎基底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66例,慢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2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西药组(对照组)。治疗组56例,其中男27例,女29例,年龄55~81岁,平均年龄61.2岁;对照组42例,其中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60.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