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儿科临床护理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调查分(2)
2013-09-29 02:24
导读: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儿科护》课堂教学总体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平均得分85.42分。担任课堂教学的6名教师都是从中专、大专师资中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
3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儿科护》课堂教学总体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平均得分85.42分。担任课堂教学的6名教师都是从中专、大专师资中选拔出来的优秀教师,学历护理本科及以上,担任课堂教学5年以上,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热爱教学工作,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在课憧教学中,能较好的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控制课堂,引导岸生接受教学内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目标。
教学效果的6个调查项目中得分率最高的是人际和谐:人际和谐包括教师是否对学生友善、是否欢迎学生向他寻求帮助以及是否注意对全班同学进行指导。师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教师和学生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才可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愉悦的过程,促进学习效果。Lisa L等研究结果表明创造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促进教学经验的共享、促进护生学习的方式影响教学效果。担任本课程的教师均是中年教师,年龄40一44岁左右,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工作经验,授课前学校的教学督导专家不仅对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等进行评估督导,而且对教师授课时的面部表情、姿势、语音语调等仪容仪表进行了专门的指导,增加了教师的亲和力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减轻了学生对教师的敬畏心理,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得分率较高的项目是教学热情,本项目包括了教师授课时的活力和精力,授课方式是否让学生保持兴趣、是否对学生寄予较高的期望以及教师是否阅读了不少的书。调查表明教师对课堂教学非常重视,授课前教师们都经过精心的准备,查阅相关的参考书及杂志,并结合临床工作经验丰富的特长,在教学中使用形象生动的临床病例,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们还利用以前中专、大专教学中积累的丰富的教学经验,运用恰当的教学技巧控制课堂,调动学生的情绪,并通过多媒体丰富、形象、生动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能较好的保持注意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值得关注的是,调查结果显示教学过程中群体互动项目得分最低,其原因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系。孙会娟等认为,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课堂上完全是配角:教师讲他就听,教师教他就学,教师说他就信,学生根本谈不上主动思考和大胆质疑,教师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按照教学计划逐一进行讲解,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制度也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为了
过关,学生们被动的接受教师讲授的内容,没有充分参与到课程学习中。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
的因素外,笔者认为导致教学中群体互动差的原因还与学校分班排课有关,近几年高校扩招,招生人数超过了学校的教学环境所能承受的负荷,无论是硬件环境包括教室、教学设备,还是软环境如师资的数量与质量,都无法高效优质的满足教学的需要。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校的很多课程只能采用大班制教学,每个大班由2一4个小班合成,有80一120人,互动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如讨论式、演讲、角色扮演等在大班不容易开展。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研究显示,许多教师及研究者已经认识到互动式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并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启发式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多维思考、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课堂讨论、病历分析、学术探讨或学生讲解、教师讲评等多种学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得分较低的次级条目“教师能充分讨论本学科领域目前的趋势”及“教师所指定的阅读材料或参考资料有价值”提示教师平时应注重学科知识的更新,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介绍临床科研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让学生接触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及前沿知识。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综上所述,护理本科课堂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应对本科护理师资进行严格选拔,由教学督导专家从基础理论、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进行指导,这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实际情况,多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教师还要注意加强学习,跟踪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临床课的教学尽量采用小班教学,注意改革考试评估体系,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