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出血的临床探讨(2)
2013-11-03 01:01
导读:3.2手术的时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为超早期(发病6h内)、早期(发病48h内)、延期手术(发病48h以后)。大量研究及临床证明,高血压脑出血多于出血后20~3
3.2手术的时机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为超早期(发病6h内)、早期(发病48h内)、延期手术(发病48h以后)。大量研究及临床证明,高血压脑出血多于出血后20~30min内形成血肿,且出血自行停止;但部分血压较高或经降压治疗血压波动较大或烦躁不安者出血6h内未停止[2],6~7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开始改变。24~72h脑水肿加重,72h后周围组织出现变性、坏死,且血肿压迫时间越长,周围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越严重,致死、致残率越高。我们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半球内血肿量在30~50ml,中线移位不明显,一般情况较好者,出血6~24h施行手术较好。过早手术因破裂血管闭塞不全,易再出血。但出血量大,早期脑疝形成的急进型脑出血有必要超早期手术治疗,以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
3.3并发脑室内出血问题 基底节及丘脑等较深部位的出血易穿透脑室壁进入脑室,形成继发性脑室内出血,本组18例。脑室内较少积血可随脑脊液循环逐渐吸收,不必做特殊处理。脑室内积血较多,特别是全脑室积血形成铸型者,在血肿抽吸引流同时应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术后根据病情,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术。
3.4术后再出血问题 再出血是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重要并发症,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本组再出血地发生率为12%。再出血的原因有患者脑动脉末梢上可能存在的粟粒状微动脉瘤在血压突然升高时破裂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在血肿清除后快速复位导致脑血流突然升高,局部自身调节功能失调的血管破裂出血以及原破裂处血管血栓不牢、血肿壁尚未形成[3];同时抽血时间过早,操作时损伤了血肿腔周围脑组织,血肿凝固时不恰当使用尿激酶,抽血量过多,速度过快,患者躁动以及血压控制不好等人为因素也是并发再出血的主要原因。对再出血的预防,结合本科实践,认为次全血肿排空既达减压的目的,又可防止再出血。即首次抽血量不宜过多,分次抽吸,合理使用尿激酶及粉碎血肿等技术,控制好血压等,可较好的预防穿刺抽血后的再出血。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此术式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不加重神经功能损伤,使血肿清除率大大提高。手术只需局部麻醉,手术时间短,多在30 min内即可完成。适合在基层开展。
[1] 王忠诚主编.神经外.第1版.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86-690
[2]BrottT,BroderickJ,KorhariR,etal.Early hemorrhage grouth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ebral hemorrhage [J].Stroke,1997,28(1):1-5
[3]姜道新.脑出血穿刺抽血时机及再出血.急救医学,201,21,(6):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