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目前的主流抚触体位主要包括,先仰后俯,从头到背;先俯后仰。[5]婴儿抚触作为一种自然的新型医疗技术,受到国内外专家认可,抚触可增进母婴之间的交流,对孩子轻柔的爱抚,不仅仅是皮肤间的接触更是一种爱的传递,宝宝的肌肤与妈妈的身体不断接触这种频频的抚摸及宝宝各种可爱的反映会刺激妈妈体内分泌两种激素,第一种是催乳素,可促进乳汁分泌的增多,而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第二种是催产素,能促进子宫复原加快,有利于妈妈体形的尽快恢复。[6]然而,我们还必须考虑到抚触对婴儿和行为的影响,抚触后的婴儿是否对抚触产生心理依赖或成瘾等有待研究,可对受过抚触婴儿进行追踪观察和心发育的研究,最好从出生后注意心理行为的观察,使之形成抚触的系列研究。
2.2 实验分析过程为了探讨新生儿抚触的最佳体位,我们对新生儿最初几次抚触时体位的舒适度进行了比较,并整理成图表形式进行了分析。
实验主要是通过对照的方法进行分析的,我们将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为传统的新生儿抚触体位,具体做法是让婴儿仰卧位,即由护士先进行头部,再进行胸腹部、四肢、背部、臀部顺序依次按摩;观察组为新的抚触技术,具体做法是先俯卧位后仰卧位,由护士先进行背部,背侧面头部、四肢、臀部,再进行仰卧位面部,胸腹部顺序依次进行按摩。两种抚触方式都在新生儿抚触上午在沐浴后,下午在喂奶后1h左右进行,每日两次,每次15~20min。观察新生儿抚触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哭闹等,从而得出抚触体位与婴儿舒适的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对两种不同体位最初抚触不同部位新生儿的状态以及抚触次数的比较:
经观察两组新生儿抚触不同部位对新生儿状态有显著性差异。即观察组抚触的新生儿哭闹状态明显少于对照组。
观察组新生儿哭闹状态需平均抚触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而对照组新生儿安静状态需平均抚触次数明显多于观察组。
3 讨论
3.1 俯卧位新生儿更安全,舒适
胎儿在宫内生长的姿势是胎头俯屈,颏部贴近胸壁,肘关节屈曲,上臂接近胸部,前臂在胸前交叉或平行,膝关节和髋关节重度屈曲,大腿贴近腹壁,小腿交叉或平行蜷曲于宫内。胎儿自母体内娩出后,来到一个绝非与子宫内安全、封闭相比的一个,通过新生儿抚触提供了延续母体接触和维持安全感的生命之路。[7]而且,新生儿大脑皮质及纹状体发育尚未完善,神经髓鞘尚未形成,轻微刺激可产生全身应答反应即“泛化反应”。 [8]这种反应多在新生儿取仰卧位时出现。因而,在进行新生儿抚触时,先俯卧位新生儿感觉很安全、舒适,表现安静、不哭闹;而后仰卧位继续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更愿意接受。
3.2 抚触对母婴均有明显的作用研究表明,新生儿抚触能改变睡眠节律、促进新生儿识别能力、运动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成熟,使新生儿儿茶酚胺,肾上腺素、血清素等分泌平衡,从而增强其免疫功能,增强应付环境压力的能力;新生儿抚触有助于活动宝宝全身的肌肉,使肢体更健壮、身体更健康; 新生儿脑部的触觉区域比任何其他区域发展快,新生儿抚触能促进情绪的调适以及各种感觉统一;新生儿抚触能处理许多新生儿的日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