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4. 3完善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
构建城市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服务共同体,开通绿色通道,对有关检查、预约建立互认制度,可缓解医院和社区之间的利益冲突。大医院要为社区转诊病人按一定比例动态预留病房,保证接受和诊治受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慢性病人,同时将诊断明确、可以在社区进行治疗的病人及时转回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共同体模式下建立各医疗机构间的功能互补关系,可有效解决大医院不堪重负和小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资源闲置的问题。开展有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如开展社区咨询服务、提供的上门服务、开展住院项目等也是提高其地位和吸引病人前去就医的方法。扩大参保者在大医院和社区机构的就诊费用的报销比例差别,让病人有足够的动力主动要求下转。城市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等方式,带动社区卫生服务持续发展。同时,采取增强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4],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4. 4为社区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个人发展空间
医疗机构要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创造良好的“传、帮、带”的氛围。课题组认为应兼顾高级人才的引进和全员素质整体提高相结合。重点发挥内部医技人员、护理人员的培养和使用,把人才梯队建设纳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考核内容。当前我国社区医务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和职称、学历等普遍偏低,与广大群众的需求尚有一定的距离,需要吸引高水平人才到社区,解决其待遇和职称问题,增加大医院业务骨干到社区的时间和次数。还应建立健全一些制度,使大医院的医生到社区兼职、轮转,进行传帮带,给社区医护人员定期讲课、培训、现场示范演示,使他们业务上能不断提高。在全科医师职称评定时,不应过分强调学历、论文和课题经费,而应强调操作技能的规范化和熟练程度,建立“以操作技能为中心”的评价体系。这样可以减少他们在职称晋升方面的不公平感,使他们有更好的个人发展空间,增加他们的职业满意度。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将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热情也必将得到更好的发挥,他们将为缓解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现象、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做出自己的贡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