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客观因素:由于支配小脑的动脉均来源于椎基底动脉系统,因此,小脑出血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表现往往相似。小脑出血典型的临床表现:突发眩晕、恶心、呕吐、剧烈头痛,站立和行走不稳,肢体笨拙或取物不准,可有眼球震颤。还可因血肿及水肿压迫或破入第四脑室而出现脑干受损体征、肢体锥体束征和意识障碍。但临床所见病例的表现往往不典型且较复杂,当病灶主要影响小脑与前庭的纤维联系时,主要表现为眩晕、呕吐,部分患者有平衡障碍。当其他体征不明显时,易被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本组12例患者均以眩晕、恶心、呕吐、不敢睁眼及头部转动、行走不稳为首发症状,又无典型全套小脑体征(共济失调、眼球震颤、肌张力低、强迫头位),因此将其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主观因素:神经系统检查不够细致全面。本组12例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小脑出血,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呕吐;体征虽无一例出现全套小脑体征,但每例均有部分小脑受损征象(眼震4例、共济运动失调8例),而所有病例在入院查体时均未检出神经系统阳性体征,由于忽视了这些小脑体征,而造成误诊。
其次低估小脑出血的发病率,对其危险性认识不足。本组所有误诊的病例入院时均神志清楚,仅有一例患者在入院的第二天出现意识障碍,而文献报道小脑出血出现意识障碍约占40%[1];本组6例患者既往有类似发作史,且3例不只一次发作;而通过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有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一天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这些都造成医生对患者病情未能引起足够重视,而未在入院查体后及时行头颅CT检查。上述几点也是误诊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最后,由于中小医院神经内科尚未独立成为一个单独的科室,常与心内科、呼吸内科等合为一个科室,收治病人也未能严格专科收治。本组误诊的12例病人中非神经专科医师收治误诊有10例,而神经专科医师收治误诊的有2例。这也是误诊的原因之一。
由于小脑出血的发病率并不低,约占脑出血的10%[2],而且发病后血肿易破入第四脑室或压迫脑干,病死率较高,临床上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应专科收治,一旦首诊时发现有可疑病例,应仔细体格检查、及早作CT检查,避免误诊和延误治疗时机。
【参考文献】
[1] 陈清棠.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17.
[2] 黄如训,苏镇培.脑卒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