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 目的 探索换位思考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的方法及对带教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4年7月~2005年6月外科实习护士264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2名。带教教师38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应用传统带教方法进行带教,试验组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进行带教。在护生出科时分别由带教教师对护生和护生对带教教师进行考核。结果 试验组带教教师和护生的成绩分别高于对照组带教教师和护生的成绩(P<0。05)。结论 换位思考能增进带教教师与护生间的相互沟通与理解,调动护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带教质量。
关键词: 换位思考;临床护理带教
换位思考是换位思考即指设身处地以别人的立场去体会当事人心境(当事人的感觉、需要、痛苦)的心理历程,也就是说经常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想1想别人的感受。在护理带教工作中,换位思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患者、护生、带教教师的情绪情感;(2)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投入到与对方的交往中并感染对方,它体现在用语言和非语言手段进行情感交流。在临床带教工作中,经常遇到1些实习护生态度不端正。带教教师责任心不强,以及患者对护生意见大的现象。为找寻科学的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我院2004年7月~2005年6月对在外科实习的毕业生采用了新式带教方式,将换位思考的理念融合到传统带教中去,取得了较好成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4年7月~2005年6月在我院外科实习的护生264名,实习时间为8周。其中本科65名,大专78名,中专121名,年龄17~23岁,男2名,其余均为女性。外科带教教师38名,其中护师22名,主管护师16名,年龄26~45岁。将护生与带教教师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2 教学结果
两组外科实习8周后出科考核成绩见表1、表2。
表1 护生出科考核成绩 (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2 带教教师考核成绩(略)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1、表2显示,两组间各项考核成绩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3 讨论
换位思考是1种人际交往活动。临床护理带教是带教教师、实习同学甚至患者3者之间的互动过程。当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矛盾时,护生和带教教师要通过换位思考,在各自的角色中多1些利人的思考和举措,这样才能营造1个有利于护生培养,教学相长的优良环境[1]。
在对试验组带教的过程中,师生双方均要采取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站在另1方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假如我是护生,我是否希望我的带教教师认真负责,知识丰富?假如我是教师,我是否希望我的学生勤学好问,工作认真仔细?假如我是患者,我会有什么需要?换位思考后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护生通过换位思考理解了带教教师琢玉成器的1片苦心,对于教师的理论讲课、操作示范、教学查房等表现出积极的反应,能够接受教师善意批评,对教师尊重。理解了患者的痛苦,能耐心回答患者的疑问,忍耐患者1些不良的情绪反应,从患者角度出发,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带教教师通过换位思考增强了责任感,提高了自身素质,对学生观爱,同时能注意在带教过程中保护患者。看到护理人员为自己设身处地着想,患者也表现为满意度提高。出科考核试验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表1、表2)。
将换位思考应用到临床护理带教中,能增进带教教师与护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调动护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带教质量。
临床带教实践证明,换位思考应用于护理带教对提高带教质量有积极的作用,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换位思考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仍需要进1步地实践与探索。在今后的护理带教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海青。换位思考温情护理。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7):565-566。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