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4、关于我国后现代主义景观作品的反思
4.1对于景观设计师角色定位的反思
中国园林艺术的前进方向,必然是立于世界文化与艺术之林的,融合了世界先进文化与艺术和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精华的、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然而代表这种中国特色现代设计的力量,不是西方景观设计师,而是为数众多的、生长在中华民族文化与艺术殷实土地上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同时,我们必须正确面对中国当代文化具有的极大的复杂性和异质性:科技进步的冲击、传媒资讯的渗入、价值观的碰撞与融合,使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中错综纠结着各种前现代、现代、后现代的因素。讨论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发展,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情况,如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召开的第40届国际景观设计师联盟(IFLA)世界大会上,俞孔坚教授直言不讳地对西方景观设计师、建筑师提出批评警告:“在中国大地向你们敞开欢迎的胸怀时,不要对中国大地上的自然、人民、文化和土地之神视而不见,甚至藐视,将你们自己都不喜欢的、形式主义的‘景观垃圾’倒在中国土地上。西方景观设计师比中国景观设计师更有责任和义务将自己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尤其是教训,坦白地告诉给中国的城市决策者和开发商。”从而深刻的揭示出埋藏于我们景观设计师心中深重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新的功能要求下,如何继承发扬传统的、优秀的城市景观形式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责任,值得我们深思。同样,中国现代景观艺术的发展如果离开了其赖以发展的传统文化这一沃土,便如无水之源、无根之木,势必会导致其艺术生命活力的丧失。这就是说,我们的城市景观设计不应把文化当作提高身价的装饰,只满足于从传统中套用文化符号,而是能够站在更高的地方,充分理解前人的文化创造,要求我们的景观建设者具有开放的、民主的、灵活的、和负责任的方式来对待多元文化上的差异性,通过更为广泛的规划设计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现代社会城市建设发展的多元性认识论。这种多元性认识论包括除了科学和技术知识之外的至少6种认知的方式:
(1)通过对话认知;
(2)通过体验认知;
(3)通过学会阅读象征的、视觉的和其他非语言迹象的方式来认知;
(4)通过获得特殊的和具体的地方知识而认知;
(5)通过沉思默想来认知;
(6)通过行动来认知。
4.2对于现代景观设计价值取向的反思
现代社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对人的征服和剥削,但却加剧了人对自然的征服、剥削、压迫,导致了“自然之死”。从根本上说,当代世界的生存危机源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危机。当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进入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时期,再次拥有和世界对话的机会时,我们发现西方艺术体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从我们不熟悉的现代主义跨越到了更令我们迷惘的后现代主义。我们从前接受的西方艺术的教育也已成为陈旧的古董,于是我们的作品总是被动的模仿多于创造,包括了策略、理念、内容、形式的模仿之风,这对我们城市景观健康发展是绝对无益的。
后现代主义城市观中的批判意识与平民倾向若论后现代主义的城市观,应该说是比较有创意的一个领域。这个问题与所谓“现代性”问题密切相关。现代主义城市梦想有几方面:大规划,把城市设计成一架大型机器,通过放射性规划体现人类中心主义以及乐观的达尔文进化观念等。由于这种幻想在现代城市病的普遍蔓延过程中破灭,那种人类中心的、精英意识的城市梦想,就转化为更现实也更注意人类环境的城市改良。后现代主义的城市观,增强了平民城市的意识,社会平等和正义在城市规划上充分体现出来。而现代主义功能城市尽管也提出要为广大百姓服务,但是由于严格的功能分区,导致城市的等级结构森严,平民的利益并没有得到保障。后现代主义城市建设强调了业主至上、商业利益至上,往往体现为政府官员和金融资本的勾结并损害百姓的利益。商业投机主宰了建筑师和规划师的专业实践“后现代”理念中对于权贵、精英和乌托邦妄想的批判精神,被中国建筑界人士解读之后,已完全变了味。
“后现代”具有了玩世不恭、随意性、暧昧性、片断化、零散化的特性,公开主张拼贴、组装、改写,并且反对天才、独创,因而误导了现代景观设计价值取向。如“千篇一律”、“一哄而上”成为居住区景观建设的最大弊端,所谓的“欧陆风格”、“欧陆经典”充斥其间,居住区建设一味地追求对罗马柱和欧式雕塑的应用,缺乏对本地场所精神和文脉主义的理解,使得建成景观徒有华丽的外表,而无实质的内容。更有甚者,一些地方性的居住区内甚至出现了我国古典亭廊与罗马柱、欧式雕塑并存的设计,使得整个居住区环境不土不洋,地方特色荡然无存,欧陆风格也断然失色。一如洋青年戴上了中国传统的瓜皮帽,很想入乡随俗,结果却贻笑大方,使人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
4.3对于后现代主义景观作品的美学反思
后现代设计以其亮丽的色彩和轰动的展示效果一时成为社会流行的热点。但后现代设计并没有改变现代主义设计实质性的东西,它只是在现代主义设计上做一些表面文章,或者是为现代主义设计做一些修饰工作。现代主义设计是建立在民主主义思想和工业化大生产及满足广大人民生活需要的基础之上的,它的产生和发展都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在满足生活需要的大前提下,当代设计的主流仍然是讲究功能的现代主义设计,后现代主义设计关注的只是设计的形式内容,探求在创造性的无序中存在的纯洁性和浪漫性。
相对于现代主义设计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性化的特点来说,具有强烈感性色彩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是极为脆弱的,它对现代主义设计的挑战基本上只是停留在风格和形式方面,并没有涉及现代主义设计思想的核心。但全球一体化的形成,又使得历史的、现代的、东方的、西方的种种设计形式以平面直观化的方式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他们不再具备原来的意义内涵,而是呈现出“主体,自行呈现的自省更新的结构”,于是城市景观建设主管者多就形式出题目;设计者多就形式做文章;社会上多以形式论成败,从而导致精彩纷呈、热闹非凡的城市景观作品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弥漫扩散,一扫古典园林艺术的整体性、统一性、和谐性,如同水果拼盘般的汇入一起,我们的城市景观也由此步入了众声喧哗的时代。“在古代的伟大遗迹面前,我们不由地为之顶礼膜拜,这种伟大的传统精神,绝不是”形似“” 神似“”似与不似之间“的形式文章可以概括的,后现代建筑理论中的”符号“法,把所推崇的传统限制在最表层,从而阻碍了深层传统精神的研究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