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高压灌浆堵漏技术在楼房病害治理中的应用

2013-05-29 01:13
导读:建筑学论文毕业论文,浅谈高压灌浆堵漏技术在楼房病害治理中的应用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关键词:高压灌浆堵漏技术 楼房 裂缝

  关键词:高压灌浆堵漏技术 楼房 裂缝

  论文摘要:高压灌浆堵漏技术就是利用灌浆机产生的持续高压,将化学料液灌注到砼内部的缝隙中,并将缝中的水完全挤走,将缝隙完全填充满,达到止水的目的。文章对高压灌浆堵漏技术进行阐述,并进一步介绍了高压灌浆堵漏技术在楼房病害治理过程中的应用。
  
  1 高压灌浆堵漏简述
  高压灌浆堵漏就是利用的高压动力(高压灌注机),将水溶性聚氨酯化学灌浆注入混凝土裂缝中,当浆液遇到混凝土裂缝中的水分会迅速分散、乳化、膨胀、固结,这样固结的弹性体填充混凝土所有裂缝,将水流完全地堵塞在混凝土结构体之外,以达到止水堵漏的目的。高压灌浆堵漏技术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压无气灌注防水新技术,是发达水溶性灌浆材料使用的新型工艺。
  2 高压灌浆堵漏原理
  水溶性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是由过量的多元异氰酸酯和多羟基化合物预先制成含有游离异氰酸基团的低聚的氨基甲酸预聚体。
  常用的多异氰酸酯有TDI、MDI、PAPI等3种。多羟基化合物采用聚醚,它的官能团和分子量可以有好几种。浆液灌入混凝土裂缝后,与渗漏水相遇发生化学反应,放出二氧化碳,并形成脲的衍生物。从而达到防渗堵漏的目的。
  水溶性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是一种底黏度,单组份合成高分子聚氨酯材料,形态为浆体,它有遇水产生交联反应,发泡生成多元网状封闭弹性体的特征。当它被高压注入到混凝土裂缝结构延展直至将所有缝隙(包括肉眼难以觉察的)填满,遇水后(注水)伴随交联反应,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二次渗压,高压推力与二次渗压将弹性体压入并充满所有缝隙,达到止漏目的. 可见水溶性聚氨酯化学灌浆材料是堵漏材料中性能最好的一种,用一般材料不能根治渗漏,使用高压灌浆堵漏技术后一次堵漏成功。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3 高压灌浆堵漏作用机理
  3.1 对裂缝形成化学链结。
  3.2 对表面的孔隙形成高强度锚栓。
  3.3 高压力的推挤下填充所有裂缝。
  4 高压灌浆堵漏技术特点及运用范
  4.1 特点:高度成品化; 操作简捷; 可四季施工; 无毒无污染; 费用合理。
  4.2 运用范围
  4.2.1 各种物与地下混凝土工程的裂缝、伸缩缝、施工缝、结构缝的堵漏密封。
  4.2.2 钻探工程的钻井护壁堵漏加固。
  4.2.3 水电工程的水库坝体灌浆,输水隧道裂缝堵漏、防渗,坝体混凝土裂缝的防渗补强。
  4.2.4 高层建筑物及铁路、高等级公路路基加固稳定。
  4.2.5 煤炭开采或其他采矿工程中坑道内堵水,顶板等破碎层的加固。
  4.2.6 桥梁基础的加固和桥体裂缝的补强。
  4.2.7 已变形建筑物的加固,混凝土构筑物如水塔、水池缝隙的补强及防止沉陷。
  4.2.8 土壤改良、土质表面的防护及稳定加固等。
  5 高压灌浆堵漏施工方法
  5.1 检查:仔细检查漏水部位,清理渗漏部位附近的污物,以备灌浆。
  5.2 布孔:在漏水部位打灌浆孔,对深层裂缝可钻斜孔穿过缝面,一般孔距为20cm-50cm。
  5.3 埋嘴封缝:埋设注浆嘴,用聚合物水泥封闭。
  5.4 灌浆:根据渗漏部位的具体情况确定灌浆压力、灌浆量。用堵漏注浆泵将本产品灌入裂缝,当全邻孔出现纯浆液时,移至邻孔,在规定的压力下灌浆,直至压不进为止(注入率≤0.01L/min),随即关闭阀门。(一般灌浆压力0.3Mpa)。
  5.5 72小时后检查渗漏部位有无渗水,无渗水将灌浆嘴折断,用聚合物水泥将基面封闭、抹平。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6 高压灌浆堵漏技术在楼房工程病害治理中的应用
  楼房病害影响的因素很多,应从设计-施工--选材-使用过程分析,特别目前建房设计理念。施工技术的飞跃发展,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这些新技术、新材料是控制和减少病害的重要措施。

上一篇:试论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研究和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