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施工测量控制与管理(一)(2)
2013-06-27 01:09
导读:在梁板安装后,应严格控制裸梁面高程、横坡和纵坡,以保证铺装层厚度均匀且符合设计要求; 桥面铺装砼浇筑完成后, 重点控制桥面线形、横坡以及平
在梁板安装后,应严格控制裸梁面高程、横坡和纵坡,以保证铺装层厚度均匀且符合设计要求; 桥面铺装砼浇筑完成后, 重点控制桥面线形、横坡以及平整度。
2.2.7 防撞墙、护栏安装与交通工程、通讯工程等预埋构件的埋设防撞墙、护栏重点是对其的外观控制,确保外观平顺,符合设计线形, 所有交通工程、通讯工程等预埋构件的埋设必须准确。
3 . 隧道工程控制网
3.1 洞外控制测量:洞外控制测量应在隧道衬砌前完成。
3.2 平面控制结合隧道长度、平面形状、线路通过地区的地形和环境等条件,可采用G P S测量,三角测量、导线测量、边角测量及其综合使用。
3.3 洞外控制网应布设成独立的平面、高程系统控制网, 以提高贯通的相对精度。
3.4 平面控制网可布设成三角网、结点网、边角网和导线网等形结合地形条件,在满足施工精度的前提下,平差计算力求简单,2 K M 以下隧道可采用单闭合导线形式,水准采用四等水准。
3.5 进出口分别应布设至少3 个控制点和两个水准点。
3.6 水准点可与导线点共用。
3.7 隧道洞外控制应编制测量设计书
3.7.1 凡直线隧道大于1 0 0 0 m,曲线隧道大于5 0 0 m ,应按横向贯通精度要求进行平面测量设计。
3.7.2 凡洞外两开挖口之间水准路线长度大于5 0 0 0m,应按高程贯通精度要求进行高程控制测量设计。
3.7.3 隧道洞外控制测量( 平面、高程) 应进行平差和精度分析, 必须满足贯通精度要求,并且应在隧道开挖前完成。测设边长必须进行球气差改正。
3.7.4 隧道进洞后,洞口处基准点的投点方法为,方向为依据理论计算方位角值,测距采用正、倒镜( 包括对中杆也要转1 8 0 度二次对测距) 往返对向观测取其平均值测距,或以闭合三角形的方法测量,平差,定点。为避免偶然误差的影响,全站仪可二次对中, 偶次投点。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3.8 洞内控制与施工放样
3.8.1 隧道平面控制测量的精度、隧道内两相向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极限误差、由洞外和洞内控制测量误差,引起在贯通面上产生的贯通误差影响值、洞内导线测角、量距精度以及两洞口水准点之间的不符值, 应符合交通部现行的《公路隧道勘测( J T J 0 6 3 )》的规定。
3.8.2 受洞内空间限制,只能布设成导线,应尽量布设成边长近似相等的长边导线,无闭合条件的导线应独立进行两次测量检查, 角度观测可采用全圆观测法。
3.8.3 洞内水准可采用五等水准往返观测,为施工方便可在导坑内拱部边墙施工地段每1 0 0 m 设立一个临时水准点,并定期复核。
3.8.4 供衬砌用的临时中线点,必须严格测定,其间距可视放样需要适当加密,但不宜小于1 0 m。衬砌立模前应复核中线和高程,标出拱架顶、边墙底和起拱线高程,用设计衬砌断面的支距控制架立拱模和墙壁模,立模后必须进行检查和校正,确保无误。
3.8.5 采用上下导坑法、漏斗棚架法和下导坑磨菇形开挖法施工的隧道,上导坑的中线每延伸至9 0 ~ 1 2 0 m,应与下导坑中线联测检查一次,并应通过落中层的齐头,将下导坑的中线翻至上导坑, 并检查校正上导坑中线。
3.9 围岩量测( 地表沉降观测)
3.9.1 制定监测计划
3.9.2 现场监测布点、测量。
3.9.3 填报表及绘制曲线图
3.9.4 及时上报反馈检测信息。
3.10 贯通误差的测定及调整
3.10.1 采用精密导线测量时,在贯通面附近定一临时点, 由测进的两方分别测量该点的坐标,所得的闭合差分别投影至贯通面及其垂直的方向上,找出该点的横向和纵向贯通误差,
3.10.2 水准线路由两端向洞内进测,分别测至贯通面附近的同一个水准点或中线点上,所得的高程差值即为实际的高程贯通误差。
中国大学排名
3.10.3 用折线法调整直线隧道中线。
3.10.4 曲线隧道则根据实际贯通误差,由曲线的两端向贯通面按长度比例调整中线。
3.10.5 采取精密导线法测量时,贯通误差用坐标增量平差来调整。
3.10.6 进行高程误差调整时,贯通点附近的水准点高程, 采用由进出口分别引测量的高程平均值作为调整后的高程。
3.10.7 隧道贯通后,施工中线及高程的实际贯通误差,应在未衬砌的1 0 0 m 地段内( 及调整地段)调整,该段的开挖及衬砌均应以调整后的中线及高程进行放样。
4 .路基工程
4.1 采用渐近法或坐标法配合C a s i o - f x 4 8 0 0 计算器,准确放样出路基左( 右)开挖( 填)边线桩及该点标高, 检查原设计图纸上的开挖边线是否足够,原征地界是否足够。并将实际开挖边线桩以书面交底的形式,发到施工队中。
4.2 对于填( 挖)方原地面线与设计不符的,出入较大的地段,要向业主申请变更增量。
4.3 高边坡路基在第一个台阶开挖完成后,要用全站仪检查第一个平台的位置、标高、宽度是否正确,并放出下一个开挖边线的桩点位置。
4.4 对于高边坡、级数较多的路基边坡的坡率控制,可采用边坡放样器配合自制坡度尺进行控制。
当原地面被挖开后, 在每一个进尺下挖的过程当中, 要详细记录第一个里程段土石变化点处的标高, 及该点距中桩的距离,为验工计价、变更增量、竣工结算积累第一手资料。
4.5 填方地段施工放样的密度应满足施工的要求,边桩灰线应清晰,百米控制桩设立稳固、明显。
4.6 路基施工宽度、层厚应在每层2 -3 层,特别是密度区域交界层,实放中、边桩,并检测其断面高程,宽度、横坡,保证线形按设计进行。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4.7 在适当地段设立沉降标,定时进行沉降观测,及时进行沉降速率比较,并绘制成图表。
4.8 在确认断面中桩、边桩后,对其边桩高程、坡脚高程进行实测控制,以保证坡率、线形正确以及护坡道设计宽度。
第三节 竣工测量
1.竣工测量准备工作
工程竣工后, 因桥梁、道路的竣工,部分控制点已不能通视,在尽可能利用业主提供的控制点情况下,将控制导线点重新设立在工程的部分耳墙上( 稳定、易保护),同时将高程联测到一点,应满足竣工验收要求。
2.各工程部位竣工后,及时检测其轴线( 或中心) 偏位,高程及其几何尺寸。
3.立柱、墩、台帽间跨距( 可依据相互间检测的坐标值计算出来)。
4.测定桥轴线、双幅及每半幅轴线, 桥面宽、横坡及桥长。
5.随时统计各工程部位的测量精度,为质量评定提供必要的测量数据。
6.隧道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在直线地段每5 0 m,曲线地段每2 0 m 即需要加测断面处,测绘以路线中线为准的隧道实际净空,标出拱顶高程、起拱线宽度、路面水平宽度。
7.隧道永久中线点,应在竣工测量后用砼包埋金属标志,并在边墙上画出标志。
8 .隧道竣工后应做出贯通测量技术成果书、贯通误差的实测成果和说明、净空断面测量和永久中线点、水准点的实测成果及示意图。
9. 路基竣工后,路中桩,双幅每半幅中桩及边桩直缓点、缓圆点断面必须实放,检测其高程、宽度、横坡。
1 0. 防护工程中护坡的坡长、坡比、护坡道宽、边沟沟底高程, 水流方向等。
综合性公路工程建设项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标段,它各有个的特点,无论什么样的项
目, 对测量控制来说,都是现代化的仪器,原始的操作方法。所以在每道工序进行当中, 必须坚持的一项原则是: 开工前有复测, 工作中有校核,完工后有检查。这样才能避免测量事故的发生, 提高测量成果水平。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此篇总结只是本人近几年来在京承特大桥、贵洲高速公路项目、部队隧道房控项目工作当中的一点体会,对测量工作管理上粗略的提出了一点点意见和建议,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