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国际高等教育开放课程的现状、问题与趋势(3)

2013-05-17 01:13
导读:1.课程质量问题 课程资源的质量是课程能否得以推广应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课程中发布的知识是否客观、准确,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及时更新,在世


    1.课程质量问题

    课程资源的质量是课程能否得以推广应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课程中发布的知识是否客观、准确,教学内容是否能够及时更新,在世界各国本土化课程中,翻译的课程是否符合原创者的意图等等,都是关系开放课程资源质量的关键问题。

    不可否认,开放课程总体上为世界范围内的学习者、研究者、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序、优质的课程资源,但是即便MIT优秀的学术声誉能够对课程资源提供一定的保障,中国精品课程也提出了一系列评价指标体系以保证精品课程的优质、示范性,由于开放课程资料提供往往是教师的个体劳动或教师小团队行为,因而在课程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上不可避免地受到个体和团队学识、研究兴趣的局限。此外,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很少提供教师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机会。因而,如何建立开放课程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开放课程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2.技术实现问题

    网络资源是开放课程的重要载体,随着开放课程运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展,各平台之间兼容性差、技术实现难度高成为影响开放课程资源能否得以充分利用和推广的主要问题。对于专业教师来说,教学资料上网的技术实现简单与否,也是影响其对此项工作投入程度和热情的重要因素。诸如,在北京市关于“北京市精品课程网上资源运行情况专题调研”中研究发现:对于98精品课程内容更新检测结果表明,仅有10门课程更新达到提倡标准(占 10%),20门课程达到基本标准(占20%)。实施更新的困难是多方面的。其中16.6%认为“现有技术方案对于更新维护不方便”,14.0%表示“掌握更新的操作技术存在困难”。如何建立兼容良好的技术平台、降低技术操作的难度是开放课程得以推进的技术问题。 中国大学排名

    3.推广应用问题

    自 2001年至今,在开放课程运动中较多的将重点放在理念的推广及资源的建设方面。由于开放共享机制、技术等种种原因,对于课程资源的充分利用程度还比较低,对于优质的资源如何更好的利用,发挥其价值,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另外由于用户群的不确定性,因而基于受众需求及特点来对开放资源进行系统设计的课程还比较少,也比较难实现;而且由于受语言及翻译水平的限制,已有开放课程的应用推广也受到影响。因而,探究多层次的、分布式的开放课程资源建设机制、多模式的共享机制是开放课程发挥更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4.资金问题

    虽然开放课程运动提倡“开放共享、全球受益”的理念,但除了教师、志愿者愿意提供无偿劳动的热情外,如何让此活动的参与者得到必要的劳动补偿,信息设备能够得以正常运转,以及深入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得以开展,这些都需要资金支持。目前大部分开放课程共享项目都由基金会或政府组织资金支持,但都有年限限制;一些项目由自己付钱;一些项目通过建立学校间或区域间的协作联盟,降低成本,进行资源的共建共享。但无论哪种方式,如何不断筹集到资金支持,是开放课程运动能够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5.版权问题

    在知识开放共享领域,版权问题一直是最敏感、最有争议的话题。开放对资源提供者来说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著作权,对资源获取者来说也不仅仅意味着免费获取。开放资源的提供者在引用他人作品时应该如何引用?修改他人作品应至何种程度?这都是与版权相关的问题。版权保留过多,不利于知识的广泛传播,但不强调版权保护,也会影响知识创造者的积极性。MIT在启动OCW项目之前,教授们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保留版权问题”;在北京市关于“北京市精品课程网上资源运行情况专题调研”中研究发现:对北京市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版权保护机制的看法,39.4%的精品课程教师(TO)和40.6%的普通教师(T1)对目前北京市精品课程网上资源版权保护机制表示满意,16.3%的TO和8.4%的 T1表示不满意,另有41.8%的90和49.1%的T1对此持中立态度。网络资源的版权问题是影响网络资源能否得到及时更新以及网络资源能否迅速发展的关键问题。

(科教范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6.课程评价问题

    项目评价尤其是形成性评价能够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状况,总结经验与发现问题,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开展。在开放课程运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关于开放课程项目的评价与反思总体上来说比较少,目前所做的评价主要是关于项目影响及应用的评价,少关于内容质量的评估,诸如MIT的OCW评价结果报告(2004、2006),北京市的AAIU评估报告(2005)。在评价方式上多是自我评价,少第三方评价,诸如MIT的评估主要是由OCW自己来组织开展,国内精品课程的年检制度,也主要是以项目机构组织的自我检查为主。如何对开放课程的质量、课程应用现状进行多方面的反思与评价,对于开放课程国际共享运动的持续、深入开展要解决的又一个难题。

    四、国际开放课程的发展趋势

    在对国际开放课程运动现状与问题进行详细分析的研究基础上,我们认为国际开放课程运动有以下发展趋势与生长点。

    1.成立开放课程协作共同体,进行资源的共建共享

    知识的共享以知识的共建为基础,近几年,成立开放课程协作共同体、共建共享是开放教育资源得以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开放教育资源的共享在宏观上需要全球范围的共同努力与亲密合作。目前已成立开放课程联盟(OCW Consortium),它是由来自世界各地致力于通过开放课程形式实现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高等教育机构或相关组织组成的一个广泛而深入的合作组织,其目的是培育并支持OCW相关项目的发展,以开放共享的模式为社会提供可以免费获取的教育资源,通过提高效果、降低成本以确保OCW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中观层次,开展大学间或区域内的合作与共享,目前在日本的开放课程联盟、中国长三角地区的“太湖宣言”及“西部高校优秀教育资源共享体系”都属于中观层次的开放课程合作与共享模式。在区域内开展共建共享可以降低成本,此外,共同的文化背景可以使开放课程资源得以最大程度的充分利用。在微观层次,成立基于一门课程的协作学习与教学社区,同一门课程的国内外教师共享教学资源,就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进行交流与合作,形成基于课程的教师学习与教研共同体,或形成基于莱一专业的国际合作共同体。这不仅有利于开阔教师的学术视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且资源的共建也有利于缓解因时间与精力不足而导致资源内容不丰富和更新缓慢等问题。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应从何开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