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因此,教师在研究性学习的初期,不但应在资料信息来源、思路点拨、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指导,还要做好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协调者,创设轻松的活动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同时教师要成为学生共同求知过程中的伙伴和“竞争对手”,“大家一起做,共同探索”,当学生真正体会到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时,学生就会敢于面对问题,迎难而上。在学生开展研究性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参与,努力进行指导,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当然,教师不可能做到全能全知,事事都懂,碰到实际问题,应指导学生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寻找答案,教师从中也可以学到很多新的东西,做到既培养了学生,又充实了自身,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我个人认为,在实施和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怎样学会思考和怎样学会学习。
三、结合初中生的生理、心理、知识特征,合理确定研究性学习内容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初中学生恰好处在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青少年时期的初期,这也是人生的特殊时期,心理发展的节奏很快,情绪波动起伏的落差很大。在应试教育的阶段,过重的学习负担和升学压力,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久而久之,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动力,逐渐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同时由于生活是个体存在的基本方式,由经历和阅历所得的体验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体验塑造了人的性格,并进一步制约人的命运。丰富的生活体验意味着一个人可能见多识广,人格成熟而且富有智慧。而好的研究性课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同时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也取得可贵的进步。因此研究性课题的确定至关重要,它不但直接影响课题研究的成功与否,更能确保研究性学习不流于形式,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的目的。虽然,数学新教材中也提供了一些课题,但这并不完全适合于所有学生。适合学生“研究”的课题,不仅要使学生力所能及,符合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发展有价值,也就是说通过对学生的自主探究,真正体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并将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问题解决的方法运用于数学学习,使之拓展和加深。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十分淡薄,提出问题的能力相当欠缺,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初期,教师不能简单、一刀切地将教材中提供的课题掷给所有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作为教师应认真分析和掌握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认知差异和兴趣爱好,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所处社会环境及家庭背景,针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设置结合学生实际的研究内容。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如我校外地籍学生较多,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结合这个有利条件,我让学生收集父母亲友的身份证号码,研究身份证号码的编排方法,让学生通过走访派出所、上网等途径搜集身份证号码编排方式的信息,使学生亲身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地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好奇和喜探究的天性。使学生明白数字编码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如邮政编码、车牌号码)。又如学习认识几何体时可以让学生去研究:为什么酒瓶、热水瓶、饮料中的易拉罐、矿泉水桶等容器大都是圆柱体的?这些容器为什么设计成圆柱体的形状?它们有哪些优点?圆柱体容器的底面半径和高之间的比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商家是如何选择易拉罐的形状、大小的?等等。这样课题既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又紧紧围绕着数学的学习,使学生体验数学在生活设计中的重要性。再比如,学习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的知识后,结合我校的各个小花坛,让学生去研究从数学美的角度设计花坛布局的方案,让学生充分体会平移、对称、旋转的几何知识在建筑标志中的设计应用,通过对美的欣赏,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四、变革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保障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学生一直处于评价的客体地位,受制于教育管理者的强制性评价,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体现对学生评价的客观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从而导致扼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部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