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2)

2013-06-03 02:28
导读: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世界居领先地位。德国人的职业观念非常强,这是因为德国整个教育是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结构体系。国家首先按照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确

  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世界居领先地位。德国人的职业观念非常强,这是因为德国整个教育是以职业教育为重点的结构体系。国家首先按照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确立相应的职业层次和结构,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以职业教育为主流的思路从基础教育延伸到继续教育中,他们的教育经验很值得研究。

  我国台湾在高等教育中建立了普通高等教育、职技高等教育和推广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三条教育通路,走各条道路同样有前途。同时,教育部门又为各条通路建立了相互沟通和衔接的渠道。假如你开始选择了职业技术的学习道路,后来,发现你更适合或希望搞理论研究工作,你可以通过一定的文化补习和考试,到普通高等教育的通道上去。台湾的经验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3.树立“能力重于学历”的观念,建立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人才衡量标准

  在评定职称、任职和调薪的工作中,用什么标准衡量人才的水平、素质和能力,是各行各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是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问题,对学校教育的“指挥棒”作用也极大。弄得不好就会走上脱离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的误区之中。笔者认为,现在已经存在这种倾向。譬如有一些单位提职称时,简单地按学历排队,有的专科毕业的高等职业性人才,工作能力很强,工作成绩很突出,就是限制不给提高级职称。理由是专科毕业生不能提高级职称。这就严重打击了这批人才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专心工作在经济建设第一线的高职毕业生。这种情况传播到社会上,传播到学校中去,传播到考生中,怎能不影响他们报高等职业学校专业的情绪呢?有些企业招聘人才,也是盲目追求高学历,造成了浪费。因此,在全社会必须建立“能力第一,学历第二”的人才评价标准,我们各条战线需要一定高学历、高智能的人。但是高学历、高智能的人也应该在工作实践中表现其水平,直接接受工作实践的检验,在工作实践检验面前要人人平等。许多专业工作,重学历是必要的,但唯学历论是不正确的,有害的。因此建议有关人事部门要根据“能力重于学历”的观念,对人才评价标准,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业人员的职称评定标准和考查办法,从有利于引导青年学生钻研技术、积极提高综合能力的角度,从有利于引导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角度,进行法规建设,要有明文规定,允许有创新能力的高等职业型人才,达到规定的标准后,提升高级职称并加以重用。有些行业也可以建立独立的职称体系。这个问题既是引导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大政策,同时,也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应把握的重大政策,国家应进一步研究解决好。

  三、发展民办高校,拓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道路

  高等教育是一项高投入事业。高等职业教育需要建立有先进设备装配起来的实训基地,资金投入比一般普通高校的投入还要大。而我国国情是“穷国办大教育”,目前发展高等教育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资金。根据国家1998年统计公报得知,我国现在仍不能实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人的增长”的要求,保持“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年增长”也遇到困难。现在普通高校经费支出约40%要靠学校自己创收。因此,在“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方针确立以后,还必须解决资金难题。方略有两个:一个是内涵发展。我国目前的情况是教育投入不足和现有教育资源浪费的问题同时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内涵发展就是把现有各类学校未很好利用的那部分教育资源,通过合理调整组合,充分利用起来。教育部提出的“三改一补”(将现在专科学校、成人高校和职业大学改革、改制;并将一部分办得比较好的中专校办“高职班”作为补充)就是实施这一目标的具体措施。“三改一补”可以挖掘相当多的教育潜力,提高办学效益,扩大办学规模。然而,光有这一条还不足以完全实现发展的目的。还有没有其他路子在国家不投入或少投入的情况下,能不能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大批实用型、职业型人才呢?近些年来的教育改革实践已经做出肯定的回答:这就是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在国家法律政策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加快体制改革,依靠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公有民办”、“民办公助”、“私立民办”等多种所有制条件下的民办高教体制。譬如海淀走读大学等一批民办学校实行“民办公助”体制,就是在不要国家经费大量投入的前提下,开辟了民办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新路,他们的主要经验是:实行“民办公助”,自筹资金,自负盈亏;学生自费走读,教职工聘用上岗;专、兼职教师结合,开放式组合教育资源;实行校长负责制,自主依法办学;毕业生自主择业,学校帮助推荐工作。这条路子和办学模式,海大已经走过14年多的历程,已为国家培养6000余名合格毕业生,还有14000名学员接受了高等职业培训,取得了质量、规模、效益的均衡发展。李岚清副总理在1996年视察海大时,对这种办学体制和办学机制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做了进一步扩大教育规模,对高中后毕业生进行多种形式高等职业培训的指示。这是一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新路,大大地拓展了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路。

  以上发展道路,在台湾省已经有了30余年的先行经验。6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工商业迅速发展,出现了资金密集与技术密集的外向型产业形态,推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到1992年,专科高校由原来的5所,发展到73所,其中私立高校占88.2%。约70%多的毕业生,是由私立学校培养的。私立学校在台湾的中等、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现在那里的私立高等职业学校,台湾政府都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他们发展私立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这是一条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广阔道路,很有发展前途。

笔者认为:解决好以上三个问题,主要是政府的责任。而作为学校,则应该专心致志地贯彻国家的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保证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办出高职特色。这样高等职业教育一定会有一个新的发展,为迎接21世纪、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高 帜 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教育报 1998

  2 傅正泰 面向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 北京教育年鉴 1998

上一篇:试析大学公共体育课中恐惧心理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