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复习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2)
2013-06-07 01:23
导读:第四步,如果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汽,怎么除去,又怎么验证其存在 这样通过一些问题情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根据老师
第四步,如果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汽,怎么除去,又怎么验证其存在…
这样通过一些问题情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各种仪器,分组设计实验,这样就会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使他们从亲身体验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设计实验,使他们都体验到了
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的探究欲望。这样上复习课,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了复习效率。
2.2.2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表现通常有主动参与和被动参与两种情况。主动参与是一种自由的状态。学生可以在教师面前随意表达,产生与教师沟通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主要途径是要留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支配的时间。如,关于《元素及化合物复习》,我们采用“自助餐”式复习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第一步,自备学习信息。课前,布置给学生具体的复习要求:一是在复习回忆基础上对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整理;二是记录与此相关的问题。这样既使学生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导向,体现了不同个体的学习需求,又为教师收集信息提供了机会。
第二步,消化学习信息。课中,根据学生提供的再学习的信息进行逐步消化。可分为两大环节:
一是小组交流。先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整理的知识要点,在相互补充的过程中逐步充实、完善;再提出自己的问题,尽量争取在组内成员帮助下解决。小组交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空间,使每个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体验成功的愉悦和合作的价值。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二是各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首先归纳知识要点,老师根据汇报补充整理成板书,以便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其次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质疑解疑,各小组提出组内尚未解决的问题或组内已经解决但易被忽视却很有价值的问题。通过质疑、讨论、争论,激起学生智慧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从而使知识的本质更加清晰,记忆更加深刻!
2.2.3 因人而宜地引导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境界。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学生自主确定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由于学习信息出自不同的学习个体,就难免会出现有些问题超越课标要求,或很难在40分钟内全部消化,而这些问题中有的极具思考价值。于是便成了一些学有余力或兴趣浓厚的学生课后继续品尝的一道佳肴。只要给他们三五分钟用来展示自己课后研究的机会,给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就能
激励他们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培养出独具思维的化学爱好者。他们的讲解更易被其他学生接受,他们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也更容易带动和感染其他学生。例如:
在复习碳及碳的化合物教学时,课前要求学生自主归纳复习,教学中把目标定位在了解碳单质的性质和碳及碳的化合物的性质。同时引用恰当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展示问题时,吟诵诗句“发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紧接着抛出问题:诗中描写了碳的哪些性质?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如果我们从化学分析,其中隐含了哪几种有相互转化关系的物质?在学生自备学习信息的基础上,如此营造一个宽松、愉悦、自由的学习环境,创设开放的探究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接纳、支持学生的兴趣和发现,使学生很快地主动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于是学生又想到课后练习题“刚刷完的墙壁,想让快点干,放一个炭火盆,墙反而出汗了”,趁热打铁立刻提出“买回的新鲜鸡蛋如何保鲜呢?”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最后平时比较调皮的一个学生抢着说:“鸡蛋黄要呼吸,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把鸡蛋浸泡在石灰水里,呼出的二氧化碳在鸡蛋皮小孔处遇到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堵住气孔阻止呼吸鸡蛋保鲜”。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内容,突出的是一个“主”字,就是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站在学生“学”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不要一味地追求“教”得精彩,而要想法让学生“学”得精彩,使学生主动地学,创造地学,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国
家教育部制订的《化学课程标准》,出版人:常汝吉,2001年7月第一版;
[2] 郑长龙著,《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
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5月出版发行,参考174-176页;
[3] 李建平主编,《聚集新课程》,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发行,2002年8月第1版,180页-1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