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农业中专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3-06-06 02:24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关于农业中专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农村经济的变革,使农业中专教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农村经济的变革,使农业中专教育遇到了严峻的挑战和历史性的机遇。针对目前农业中专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问题寻求对策,是亟待我们完成的课题。

  一、农业中专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

  1?知识经济的到来及农业科技革命兴起的挑战。随着世界科技的迅猛发展,一个以“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就要到来。知识经济的实质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处在最重要的地位。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对于迎接新时代,提高我国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接近16亿的峰值,按人均占有400公斤粮食的安全底限计算,粮食总产必须达到6?4亿吨。在我国人均农业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情况下,要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根本希望在科教。所以,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推进我国农业科技革命,实现科学技术的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为实现下世纪上半叶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无论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还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物质生产力,其重要的支撑条件就是人的素质。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中被看成是最重要的载体,而开发人力资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教育。在知识经济中,劳动者最根本的是要具备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工作与生存能力,掌握不断摄取自己所需的新知识和利用相关知识的方法

  2?农村发展及农村改革的挑战。中央确定了农村改革与发展三步走的规划:第一步,本世纪要保证粮、棉、油等农产品稳步增长,粮食生产达5亿吨,保证农业平均年增长4%,基本消除贫困现象,农民生活达到小康,在农村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第二步,到2010年农业现代化要再上一个新台阶,商品化、专业化的程度明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要显著提高,农村全面达到小康水平,形成比较完善的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步,在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另一方面,农村改革走过了20年光辉历程,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尤其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革与小城镇发展,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目前,我国农村又在酝酿新一轮改革浪潮——传统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乡镇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升级换代;小城镇快速发展,第三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区域性、全国性的经济一体化已经初步形成;劳动力大范围流动也趋于正常化、规范化。但是也应注意到我国农业突出的问题是“四低”:一是农业资源人均占有率和利用率低;二是劳动生产率低;三是抗灾能力低;四是农业科技水平低,农民文化科学素质偏低。因此,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已经成为实现我国农村宏伟发展目标与任务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某种意义上,人才的缺乏比资金、物质资源的匮乏更具有挑战性。现在是贯彻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农的关键历史时期,农村经济的变革必然对农业中专教育的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

  3?市场经济的挑战。保持供求平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当前,企业劳动重组、替换,减员增效,城市下岗工人再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使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农业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要接受市场供求等规律的调节。最先接受市场调节的是人才培养的数量与质量,而后必然涉及到中专相应的专业、课程结构、教育内容等。如果农业中专在没有或很少改善办学基础的前提下,扩大规模,就势必要降低教学质量,并形成追求规模与教学质量“滑坡”的恶性循环。

  市场竞争激发了科技与人才的竞争,同样也激发了教育的竞争。农业中专教育是高等农业教育与农村职业中学教育之间的一个主体层次和中等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由于历史原因,农业中专尚未同地方政府、教委领导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融会贯通。近几年,相当部分农村职业中学的办学规模、形式、发展势头、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科教兴农、教育教学改革力度、深度远远超出农业中专学校。面临市场经济及农村职业高中强有力的竞争,农业中专如何在前几年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的基础上,在主动扩大为区域经济服务功能方面寻找自己发展的新动力是事关生死存亡的问题。

  二、农业中专教育应当正视的几个不相适应

  1?总体办学模式封闭,服务功能单一,为区域经济、农村经济服务的功能相当薄弱,或虽有参与,但主动服务远远不够。中专学校的领导班子、师资素质与结构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不相适应。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之一是经济活动按区域,而不是按行业组织,作为行业管辖的农业中专在此方面有着先天不足。近年来,就总体而言,农业中专学校在招生就业、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关门办学、封闭教育的状况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重心未下移,校内和校外服务的功能不成比例,为区域经济、农村经济服务的功能相当薄弱。

  2?教学改革滞后,同新时期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尽管在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方法等方面作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但各地各校发展极不平稳,缺乏应有的职教特色,导致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和教材开发力度不够。随着知识经济到来,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原有课程内容陈旧,部分专业科技含量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这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

  3?农村职业教育结构同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农村改革与农业现代化对农业和农村各类技术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培养大批有文化、有技术的新型农民和中等专门人才,而且生物技术、畜牧高新技术、设施农业、农业检测等岗位还需要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较强实践技能与技艺的高职人才。但目前我国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很不健全,初职、中职发展较快,高职几乎空白。据专家预测,农业科技人员中,本专中之比以1∶2∶3的金字塔结构较为适宜,而我国目前人才结构与之相比差距甚大。据调查,湖南省该比例为4?2∶1∶15?1,黑龙江省三者之比为1∶0∶12。农业技术人才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区域经济及农业生产的发展。

上一篇: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初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