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利弊分析及对策(2)
2013-06-20 01:25
导读:1. 要确定谁是改善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主体。部属六所师范大学招收的师范生很有限,而且他们毕业后服务基层的几率很小,而省属和地方师范院校的师
1. 要确定谁是改善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主体。部属六所师范大学招收的师范生很有限,而且他们毕业后服务基层的几率很小,而省属和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所占比例远远超过它们,而且他们毕业后服务基层的可能性更大。因此,省属和地方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才是改善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主体。
2.弄清楚目前制约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积极性的因素。解决教师的工资问题,保障并逐步提高教师待遇,是稳定教师队伍,特别是吸引毕业生来落后与贫穷的农村地区任教的源头活水。但是目前在贫困的农村中小学还存在着一系列制约教师积极性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教师待遇的不公平问题。
3.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资金投入。第一,根据情况拨出专款解决以往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的拖欠问题;第二,国家和地方政府都要加大投入,使他们的基本收入不低于甚至高于城市中小学教师的工资;第三,给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进城的交通费补贴,每月至少给他们提供两次到四次的免费进城机会,以满足他们在精神和物质方面的需求;第四,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让他们有动力留下来。
4.在师范生攻读
教育硕士、进修、培训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
(二)建立一整套诚信机制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打造和谐
校园,不仅是高校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然要求。为了保障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顺利、有效的实施,对师范生建立一套诚信机制必不可少。首先,要把诚信教育加入到非思想品德修养课程中;其次,要建立信用评判指标体系;再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诚信电子档案,这是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教育大学生要坚持教师道德的社会要求与教师个体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坚持教师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教育对于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来说,首先是作为一种
生活的手段,然后才能是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理想和事业。因此,应要求师范生首先要坚持教师道德的社会要求和教师个体全面发展的一致性。积极从事教育劳动实践与教育个体全面发展的社会途径是一致的。一个教师的事业实践活动,一方面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培养人才;一方面又在职业实践中提高自己,逐渐达到自我完善。因此,一个教师按师德要求把献身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终生幸福,他就有可能达到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四)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提高教师地位,吸引更多优秀的青年报考师范专业,打赢生源第一仗
通过各种层面、各种形式、各种舆论工具坚持不懈地逐步加大对这项政策本身的宣传和教育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这项政策带给我们的优惠,并为此努力奋斗。同时,引导家长和学生不要只看到为师的清贫辛苦,也要看到教师职业及其待遇的稳定、精神生活的丰富性等优势。此外,还要用优秀教育家、教师的先进事迹,
激励更多的
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并立志在教育战线建功立业,引导他们走先进模范人物之路,对
激励师范生在教育战线建功立业很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