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小学儿童问题行为的调查与研究(2)

2013-06-29 01:28
导读:2.五种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与矫正 (1)神经性问题行为。其产生原因一是早期教养不够,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饮食不注意,由营养不良引起行为的失调,

  2.五种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与矫正 
  (1)神经性问题行为。其产生原因一是早期教养不够,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饮食不注意,由营养不良引起行为的失调,表现为儿童对环境不适应,探究行为的兴趣降低。国外有研究证明:营养不良不但对智力发展有影响,而且对行为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二是家庭对儿童的行为不注意矫正,使儿童形成了不良习惯。对一般程度的神经性问题行为,随身心发展有逐渐消失的趋势,消失的越早,速度越快,对身心的发展和学习活动的影响就越小;对中等程度的神经性问题行为.要改变生活环境,在对新的环境适应过程中改变行为。家长和教师反映,这种方法产生的效果是明显的;对程度比较严重的儿童问题行为,如儿童多动症,要通过心理治疗进行矫正。 
  (2)人格性问题行为。敌意、反抗、破坏癖是儿童存在的压抑感产生的焦虑,焦虑的产生引起心理上的不平衡,若使儿童心理平衡则焦虑解除,敌意和反抗也随之消失。对儿童的说谎、偷拿家里钱物、盗癖等问题行为,我们进行了二年的追踪研究。认为,说谎主要是以欺骗的方式编造某种情节,以满足个人某种不合理需要的一种问题行为。有的是为了某种物质需要;有的是为了某种精神需要,如得到教师的奖赏或表扬;有的则是为了逃避惩罚或承担责任,以此将功补过;有的是为了损人利己或从中取乐,形成了扭曲的人格特征。偷盗是一种把别人的财物归为己有的违法行为。偷拿家里的钱物或偷拿别人的学习用具虽不那么严重,但其发展的恶果不可想象。究其原因:一是父母自身行为不检点,贪占小便宜,引起孩子模仿;二是家庭钱物管理不当,孩子拿过之后未被发现,尝到了甜头,一次、二次以至多次,胆子越来越大,对孩子起了强化作用,形成了习惯:三是这种现象产生于问题家庭者多,父母只顾自己,不关心孩子成长,尝到苦果,才恍然大悟。对人格性问题行为,学校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个别教育为主,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消除儿童的怀疑,抓时机引起儿童震动;二是借机会对儿童进行法制教育。如进行参观、法制教育和法制图片展,从认识上解决问题;三是加强家庭与学校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由班主任介绍儿童在校表现,尽力做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致。对问题行为比较严重的儿童,要求家长经常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学生定期向班主任汇报自己的表现。经过二年的教育,其效果非常显著,这说明了这种方法对人格问题行为的矫正是有效的。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3)情绪性问题行为。这种问题行为的发现,主要是以发问的方式,观其反应。有的反应很快,但所问非所答;有的反应很慢,似乎不知教师在讲什么,面部表情呆板,动作迟缓,细小无力。可以证明这是由于神经系统的类型先天遗传决定的。这里并不否认巴甫洛夫的神经系统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可塑性的论断。情绪性问题行为的产生,常常是触景生情,缘物而发。因此,它始终离不开客观的作用,文化宣传品和武打片、连续剧、小儿书、电子游戏机等,对这种问题行为的产生起了催化作用,引起儿童的模仿是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挫折引起的攻击、淡漠和幻想这是儿童受挫后无可奈何的态度。如果儿童多次受挫,必然导致行为矫正上的回归,即出现反复。情绪性问题行为矫正的效果不明显的原因就在于它触景生情,缘物而发但作为教师绝不能因为易出现反复而丧失矫正的信心,要善于抓反复,反复抓,要尊重儿童,相信儿童,以降低儿童心理上的焦虑和挫折,防止频繁出现反复。 
  (4)智能性问题行为。这种问题行为的产生,多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心,学习不适应,成就欲望低。低年级基础不牢固到高年级学习跟不上。这与儿童在一定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内心体验相联系。教育过程中不能对这些儿童失去信心,应从他们身上发现闪光之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表扬要多于批评,奖励要多于处分,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使儿童把学习搞好 
  (5)社会性问题行为。这种问题行为的人数不多,其顽固性、危害性最大,矫正相当困难,他们往往同社会上行为不轨的人扭在一起,形成流氓、扒窃团伙。矫正这类问题行为必须同家长取得联系,切断其与团伙的线索,在必要的情况下家长、教师要下决心,如向公安部门报告,争取多方的配合与支持,共同对儿童施加影响,并且力争做到为儿童保密,相信他们,使他们痛改前非,重新做人。矫正过程中,这种问题行为也会出现反复,教师和家长要特别重视。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五、问题讨论 
  1.多种问题行为集于一身的儿童,一种问题行为得到了矫正,而另一种问题行为趋于严重,如人格性问题行为矫正了,而智能性问题行为和情绪性问题行为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人格性问题行为和情绪性问题行为处于显著相关水平(皮尔逊相关检验相关系数为0.94),在这种情况下,矫正方法的选择上应更为讲究。 
  2.对低年级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的限制,只能采用谈话法,而无法采用问卷调查,但谈话过程中儿童的问题行为往往不能完全反映出来,使低年级儿童的问题行为的真实性受到影响。 
  3.社会性问题行为,学生及家长顾虑较多,调查有一定难度。

上一篇:新形势下的创新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