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2)
2013-08-14 01:10
导读:2、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大学生素质的进程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在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中重新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党中央明确指出:大力实施素质
2、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大学生素质的进程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在第十六届六中全会中重新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党中央明确指出: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教学方针,把提高国民综合素质作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培养全面发展的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1 要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必须深化和完善教育体制改革
高等院校要想培养综合素质高、发展全面的高素质人才,首要任务就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体制,改变过去单纯以“教和学”为特点的教学模式,努力创新教学方法,推行启发式教学,进一步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学术报告、专家论坛等形式,不断把当前社会发展的科研成果和成就传授给学生,充实教学内容,增大教育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在教学方式上,我们要改变传统模式下的“课堂说教”式,要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以满足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体需要。
2.2 要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必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加强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育体制下的教师队伍,转变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观念,让先进的思想观念逐步成为创新思维的先导。同时,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幽默感,就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从而为学生创新型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其次,要创新人才的培养机制。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在这种体制机制下,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和引导学生发展适合自己的特长和能力。要在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同时,着重加强能力的培养。再次,创新人才,也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高校应该创建有利于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校园氛围。应在社会中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鼓励创新的社会新风尚,逐步形成促进创新人才快速成长和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环境,逐步形成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社会风气。另外,国家有关部门要积极完善有关科技进步的保障体系,制定和完善与创新有关的法律法规,为国家的创新体制提供必要的法律保障。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2.3 要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必须努力构建大学生身心素质教育模式
良好的素质和身体素质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高等院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应该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其次,学校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身心素质,而不是单纯地去帮助那些已经或者将要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把提高身心素质作为一个全局的任务来把握。再次,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把身心素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可以通过开展班级党团活动、开展科技竞赛、组织志愿服务团等形式来培养大学生的身心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社会工程。大学生素质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振兴和的强盛,也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总体进程。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当前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对社会的总体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
[2]王旭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光明日报,2006-10-28
[3]杨鑫铨,以人为本与大学生思想教育,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4]周永昌,浅谈新时期如何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J],科技创新导报,2D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