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高校 网络 回顾与展望
论文摘要:近十年来网络文化和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需继续丰富研究内容,完善研究方式。具体有:扩展并细化研究内容;由理论探讨为主转向理论下的实证研究为主;对高校类型作出细分,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研究也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针对高校的现实状况和未来发展目标,才具有现实意义
伴随校园网络在我国高校的普及,校园的传统方式、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进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即校园网络文化。研究我国高校网络文化现状,展望发展趋势,有利于增强高校网络文化的引导与教育作用。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校网络文化的特点和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等基本问题,以及校园网络文化与思想教育和德育、建设的关系研究方面。
(一)高校网络文化的基本问题研究
1、高校网络文化是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的融合体
研究者基本认同高校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物,校园网及其相关栏目是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师生是参与主体,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如校园BBS、专题网等学习行为方式、规范并由此形成一定的校园风气。
2、高校网络文化具有虚拟、开放、多元性与高时效性的特点
高校网络文化是校园网络化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网络化、虚拟化。
(1)虚拟性、开放性和资源共享受性
网络交流表现为主体和对象都不必显现真实身份,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所应当承担的责任。网络的开放性,使网络文化跨越时空,具有多元性与最大的自由性,网民可以尽情抒发感受、表达观点、发泄情绪。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2)多元性与两面性
高校网络文化整合了不同文化背景与底蕴的思想、观点,更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但也充斥着色情、暴力、迷信和邪教等不良信息,网上民意的放大和失真现象严重,这些已成为威胁校园文化安全的新公害。
(3)高时效性
网络技术不断改进,信息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网民数量持续攀升,多对多的网络关联格局已形成,信息来源广、更新及时,搜集信息便捷、及时、迅速。
3、高校网络文化通过网络传递校园主流文化,吸引学生学习与展示自我
网络文化信息传递及时、覆盖范围广、资料重访率高、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吸引力和感染力很强。教育者可以把网络作为宣传阵地,及时传播先进文化。网络教育具有科学性、人文性、技术性、情感性、创新性的多维整合特点,网络传播文化的形式多样,网络使用者具有充分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因而,网络文化有很强的吸引力,能调动学生学习与展示自我的积极性,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载体。
4、高校网络文化发挥作用的性质有赖于使用的恰当程度
高校网络文化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使用网络基本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它提供了及时交流的平台,为教育者及时发现与解决学生的问题、监督学校、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提供了极大便利;网络信息的及时性、开放性、广泛性拓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和范围,促使学生深入对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网络信息的自主交换性和交往的虚拟性,使大学生敢于通过网络进行真实的思想与情感交流,促使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塑造自律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网络中呈现了多元的价值观念,网络交往的虚拟性与网络监管的缺失使网络信息良莠不齐,能使世界观、人生观尚不稳定、缺乏考验与辨别力的大学生误入歧途;使自制力弱的学生道德意识弱化;使自制力低、沉溺网络的学生传统的人际交往减少,人交往能力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