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阶段性原则
教学要有一定的阶段性。阶段眭原则就是要求在文化导人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认知能力和生理、状况,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逐渐理解文化内容的本质。所以在文化导人的过程中,有阶段性地把国家文化知识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使学生不断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入门阶段,由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有限,涉及面窄,谈论的话题内容多与日常生活有关,要更深入地谈话还需进一步扩大语法和词汇知识。因此我们进行文化导入的内容应着重介绍简单的词语及日常交际用语中的文化因素为主。而大学阶段,大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认识能力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因而可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选择性的选定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文化导入内容。
3.合适性原则
主要是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适度。合适性原则要求我们精选教学内容,数量适度。它要求教师精心准备一些与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的、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功能项目及一般话题密切相关的文化内容。教授这些用语不宜简单的使用对等的中文“理解”和“模仿”,要说明其语用及文化内涵。起始阶段不宜灌输过多,不能影响正常的教学。应先由感性认识着手,教导学生认识现象,积累到一定阶段后再专门讲解,同时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复习,最后再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认识这种文化背景的差异反馈给教师后再进行修正和提高。
4.灵活性原则
文化知识的理解相对容易,但要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运用自如却并非易事。教师应按不同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组织小组讨论、进行角色扮演、创设英语角、学习英文歌曲、观看原声等。从而使学生不断积累文化知识,使学生的语言知识与文化洞察力、语言技能与文化能力同步增长。
三、文化导入的方法
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可避免,也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相互熟悉,相互了解。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到新的文化中去。即在语言中教文化,在文化中教语言,使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具体的文化导人方式有如下几种。
1.挖掘课文的文化信息
2.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
利用实物和图片,让学生获得较为直接的文化知识,了解外国、雕刻、风格和风土人情。也可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的电影和片。
3.巧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文化氛围
无论在导人课教学还是课文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教学手段进行文化渗透,创造一个文化语言环境,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要结合英语教材,利用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绘画图片等多种辅助教学手段,精选一些有关英美文化的真实,供学生欣赏学习。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英语国家的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如:他们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在节日如何庆祝,以及说话的表情、手势等。还可以在汉文化和英语文化之间进行对比,如:在英美等国家,人们举行葬礼时一般穿黑色礼服,表示庄重和对死者的哀悼;而在中国,人们多穿白戴孝表示对亲人死者的怀念。这种富有情趣的对比,既有利于增加课堂的文化信息量,创设强烈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又有利于学生体验和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排除民族文化差异的偏见,达到语言、情感上的沟通。